九寨民风趣事长,
木雕面具舞轻扬.
南坪小调全民曲,
洋芋糍粑酸菜汤.
歌盛世,唱新乡,
碟儿饭筷配铃铛.
奇风异俗难全道,
苍海捞沙只一彰. 注:木雕面具是㑇舞面具,流传在九寨沟县及平武县的白马藏族村寨。㑇舞,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㑇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
南坪小调是九寨沟县传统艺术,流传在九寨沟县各民族之间。以抒情优美见长,是川西北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的群体活动形式。“南坪小调”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统称为“曲子”,是一种“曲调”。一个曲子的曲牌有若干不同内容的曲子词,而曲子词一般根据古典故事、时事,由民间艺人口头编出演唱。如清乾隆王打金川时,民歌手编出《点兵曲》、《出兵曲》;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又编出《光绪皇帝逃西安》、《十二将》歌颂古代名将,解放初期民间歌手编了歌颂解放军元帅和大将的《新十二将》,又把《采花调》填上《盼红军》歌词等。“南坪小调”是用当地的方言进行演唱的,唱词语音也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朴实,除少数有固定的唱本外,多数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洋芋糍粑是九寨沟县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先将洋芋煮熟剥皮放凉,再倒入专用的器皿将洋芋融为一体,成粘稠状,无颗粒为宜。配上当地自制的酸菜汤,很是美味,它是九寨沟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南坪民歌的弹唱乐器很简单,琵琶为主要乐器,形似柳叶状,三根弦,这种琵琶都是自制的土琵琶,别的地方鲜为见之。碟子跟筷子的组合运用在这里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乐器,配上铃铛,就成了一个乐队。虽然这些乐器都是当地简单易寻的东西,但却成就了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