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00点我们刚刚出门去上班,她们就已经伫立在各自的岗位上了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是酷暑烈日当头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
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长年累月,天天如此。。。。。。
吃灰咽尘,不能按时吃饭,有时甚至还要忍受不理解的埋怨和白眼,听几句冷嘲热讽的言语。。。。。。
没有工资,没有福利,每个人每月仅仅领取650元的生活补贴!!!
——记绵阳义务交通队的文明交通劝导员 2009年4月绵阳有了第一支劝导员队伍,它是在绵阳市义务交通队基础上新成立的专门在绵阳城区各主要路口协助执勤交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指挥劝导行人、非机动车按交通信号通过斑马线,劝阻行人横穿交通隔离;同时还担负绵阳城区各种大型活动、大型演唱会、除夕夜庙会、国家考试等重要活动的交通疏导和劝导工作。 文明劝导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过不同的职业,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但为了绵阳的交通事业,为了城区道路安全畅通,为了维护绵阳科技城的殊荣,她们常年坚守在科委立桥、沃尔玛、东方红大桥等绵阳交通最繁忙、最拥挤、行人最密集的路口,进行文明疏导和劝导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数九寒冬都能见到文明劝导员的身影,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流动的绿叶”。 今年48岁劝导员吴嘉凤是位离异的下岗工人至今还供养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几年前曾做过乳腺癌手术,随时还需要药物保养,可以说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她却常年坚守在文明劝导岗位上。她虽然担任劝导组长,但并不比其他队员多拿一分钱,数年来她每天都要到全城区各执勤点检查指导工作,往返行程不下十公里,她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自已编了一套文明劝导指挥手势,增强了人们对文明交通的理解,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劝导员和交警的认可。劝导员何玉玲同志,数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动了市民,感动了记者,曾一度走红绵阳网络,被誉为“最给力的义交大姐”,《绵阳晚报》和电视台都报道了她的事迹,称她为“何雷锋”。 由于编制的问题,这些文明交通劝导员没有工资,她们每个月只领取几百块的生活补贴,要说她们的付出和获得是不成比例的,可这些劝导员并没有斤斤计较,她们仍然无怨无悔的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维护我们城市平安、畅通的交通秩序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难道我们不应该被她们所感动吗?良好的交通秩序离不开她们;行人的安全离不开她们;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她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请我们都记住她们吧:这些城市街头的文明守卫者,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明交通劝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