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月饼,因其形似圆月,寄托了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于是成为中秋佳节的一种传统食物。然而,月饼却变成一种礼品,其包装变奢华了,口味也变得奇怪了。中秋节被过度的商业化、利益化,导致人情味变淡了,送豪华月饼的背后包含着众多攀比、炫耀、铺张、浪费的因素,失去了中秋节的本义。
陪陪亲人、父母、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清清白白过节,简简单单过节,让亲情成为首选,让中秋节不再沾上奢侈浪费的标签,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才是中秋节的真正意义。当前,党中央的一系列“廉洁过节”的通知指示下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市面的奢侈月饼已明显减少,以节日为切入点打击送礼腐败的举措卓有成效。而良性节日环境的形成,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外力管制和监督,同样也需要公众认知这一内力来发挥持久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