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读书 王仕彬 我家的三个四门落地书橱里,装满了五百多册书籍,其中有辞海、文史哲百科、人生格言精华类工具书;有资治通鉴、中国全史、四书五经类历史珍本;有中外名著;还有伟人传记、法律、经济、为人处世、科普、点子等各类书籍。有的已查阅上百次,有的是反复阅读,有的已能熟咏背诵。读书已经成为我每天的习惯,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况去复来。”读书看报,其实是一种“脑体按摩”,更是一种享受。因为,读书看报有利于养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脑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文气自华。书报要读进去,必须先静心,方能思想集中,所读的文字才能化作营养,融化在脑海中。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促膝畅谈,书中表达的哲思,能拨动人的心弦,说出你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在与知音对话过程中,书中那些坦陈心迹、情感表露、生命阐释能一下子让你产生共鸣。
读书看报应树立一个观念,即“创造性地阅读,让阅读成为氧吧”。读书要靠自己来选择,靠自己认真地阅读,既不能随意翻阅,更不能半途终止。“吞”、“啃”、“品”是读书的三步曲。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兴奋表现。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年,满腹经纶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初级阶段,是第一步。 “啃”乃啃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寝食不安和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说不上享受,但确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啃”是在“吞”的基础上的知性提高,也是将书本知识化为通筋骨、活血肉的过程,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的里程,这是第二步。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脱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读书成了“暮然回首 颐养灵性”的乐事。“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也是第三步。 总之,“吞”致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灵性则无其根本。一般而言,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熏陶和升华。〈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