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有这种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
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考生要从题海里走出来,做对一道题,就掌握一道题。做题时,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下“为什么做对了,为什么做错了”,这比大量重复做题要有用。
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
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势化,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
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
7本末倒置,以强补弱
考生在各个学科之间有强有弱,这很正常。但是一部分考生想强化“强科”,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于此,希望用提高强科的成绩,来弥补“弱科”丢失的分。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这个复习策略大错特错。正确的战略是让“强科更强,弱科变强”。
比如,某考生数学原来能考120分,满分150分,提升空间只有30分,而且提升起来有困难;英语原来只能考90分,还有60分的提升空间,提高起来也相对容易。
在进入总复习后,要对较薄弱的学科和学科内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利用双休日时间,对于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