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在彝语中叫“勒格”,是彝族火把节的传统比赛项目,也是最受彝族人喜爱的比寒形式。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六月初一这一天,有两位过路人在树下乘凉,他们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白一黑两头牛在角斗,两人试图把牛赶开,然后各套一头牛回去,但是无法接近。此时一位骑马的人高喊“白牛上天黑牛入地”,两头牛就消失了。在黑牛入地之处出现了一汪泉水,两位过路人见一对夫妇在种地,便问他们是否看到牛了,农夫说:牛是见了,但跑的方向没看清。两人只好惋惜的走了。这一年,那对农夫种的地收成特别的好,人们认为牛斗架的年是丰收之年,因此,每年的六月初一都要到山上举行斗牛活动,并演变为盛大的节日。 传说虽然不可信,但是人们寄托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彝族对斗牛关爱有加,不但不干农活,还吃得好,睡得好,平时主要工作就是配种繁育更多的健牛。 火把节期间,所有比赛的项目中,只有牛赛的奖金最高,达到三万元,最少的是鸡,只有三千元。在比赛中,为了让自己的牛取胜,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喂鸡蛋灌啤酒,累了往身上浇白酒降温,有的还把牛角磨尖,克制对手。 在今年的火把节期间,从美姑的“尼姆约莎茨”开始,到布拖,昭觉,普格的火把节上,都有传统斗牛的项目,有的连续来了好几年的,相互都比较熟悉了,见面打个招呼。赢得比赛的兴高采烈,大家都来一睹牛王的风采,主人心里也非常的高兴,输了比赛的垂头丧气,一会不服输的样子,表示明年再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