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则“家长用无人机举报学校违规补课”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8月10日,有媒体曝出,这位“热心家长”的真实身份是杭州的一名中学地理老师。
据《钱江晚报》报道,52岁的符新平老师在暑假旅行期间,从杭州一路向南,驱车1398公里,相继穿越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带着无人机走进八所县城中学,拍下视频,随后便在“浙里办”平台留下了近10条举报信息,其主题均为:补课。7月下旬,符新平陆续向各地教育局进行举报,并把图片和视频发到了社交平台上。
符新平老师的举报引发两极评价。有网友说,“符老师几乎凭一己之力整顿了全省的补课风气,维护了教育公平。”也有一些网友反问,“不去学校补课,也是去外面补习班,不去学习,在家玩手机吗?父母都要上班的,孩子怎么办?”“这是自已的孩子上了大学就来搞别人吗?怎么不把自已所在地那些学校都查查,怕太熟被打击报复吗?”
对于网友责怪,有媒体评论认为,升学竞争关系到孩子能获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资源,家长寄希望于假期补课,当然不希望有“外人”来打扰,符老师被一些人责怪、乃至谩骂,就不难理解了。这些责怪、谩骂,也可以视为竞争的一部分,因为这种竞争方式也会刺激校长,把竞争压力传导到校长,甚至传导基层管理部门那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假以来,浙江多地被曝“补课举报成风”。
8月8日,一篇名为《浙江教育界的举报之风已走向疯魔》的文章在网上快速传播。文章统计,放暑假的近一个月以来,浙江信件投诉网站上以“补课”为主题的投诉,达到了160多件。双减前的2020年,同时期的投诉量还不到100件。这些举报投诉,大多来自补不到课的家长,不愿补课的学生和不能补课的培训老师,甚至还有公办老师都加入了异地举报的斗争行列。
文章分析,纵观以上几类举报者,绝大多数人都是基于各种利益因素而进行了举报:1、要么是因为自己没钱补课而举报别人补课;2、要么是因为自己没赚到补课的钱而举报别人补课;3、要么是因为害怕别人考出更好的成绩而举报补课。
对此,有舆论表示,本来应该是出于遵守国家政策而进行的举报,现在变成了因为某种利益分配不平衡而进行举报。举报者与被举报者之间、举报者与举报者之间、被举报者与被举报者之间、被举报者与监管者之间,竟然存在着这样暗中较量的关系,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一种奇葩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