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经商,经常来往通江。在与通江人密切接触当中,逐步了解了本地人的一些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在此不带任何偏见,以外地人客观的视角,用文字的方式把其表述出来,以飨各位通江本土好奇看客。
1、人口密度大,商品房价低。
2、商品种类少,物价消费高。
3、送礼人户多,朋友亲情少。
4、合资汽车多,工资收入低。
5、流通纸币多,一元硬币少。
6、考试程序少,提拔重用难。
7、外来人员少,美女流出多。
解释一:人口密度大,商品房价低。受限于山区地形,城区面积狭小,城内楼间距密集,交通道路狭窄,街道人口密集。但奇怪的是房价便宜。4000左右的房价,对比于外地县城均价15000的商品房价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解释二:送礼人户多,朋友亲情少。经常听到商业伙伴抱怨,这个月几号又要走人户,起初听不懂,后来才知道走人户就是送礼。媒体上曾有报导,通江政府发文严刹请喝送礼之风,但是管得了体制内的人,管不了这些平头百姓。只是喝来喝去,家家都苦不堪言。肥了餐饮业,蔫了自个儿钱包,有时因为送出多回礼少,还闹出些不痛快,伤了亲友情。何必呢?陋习陋习呀!
解释三:工资收入低,合资汽车多。商业伙伴说,通江轻工业是打麻将,重工业是背箩筐。我那商业伙伴说,通江人爱装逼,有钱没钱都喜欢买个合资,说是国产的都是撇车。
解释四:流通纸币多,使用硬币少。与外地几乎绝迹的一元纸币不一样,公交车上大家都投纸币,餐馆超市找零都用纸币。人人都用纸币。不喜欢冰凉的硬币,说是揣兜里容易掉。记得银行曾报道。纸币只能流通四遍就要报废,硬币可以流通无数遍。因此,通江人的使用习惯无形中增加了国家货币发行成本。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虽已是过客,但犹记得在通江的过往点滴,一个短暂停留的外来客对大通江的直观感受,不喜处请开喷。有异议请接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