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var(--weui-LIN官方无牌车队交警保通行,百姓电车无牌穷追不舍!
徐夫人讲堂
7月27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爆料,河南省信阳市领导观摩团车队公然遮挡号牌和未悬挂号牌在路上行驶,途中还有交警为无牌车车队指挥交通,对车辆无牌视而不见。该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后,引发了网民的热议,官方出行车辆就可以不悬挂牌照吗?
视频显示,一个疑似观摩团车队在路上缓缓行驶,车队中有五辆豪华中巴车,还有几辆小轿车,车队中还有警车。视频中能够清晰看出,车队中的豪华中巴车有前牌照位置被红色的字体遮盖,未露出车辆号牌,还有无号牌的。当这支车队走到一个路口时,有一名交警在现场为车队指挥交通,打着手势让车队转弯,为该车队保障通行。
如果是老百姓的车辆把号牌遮挡遇上交警,想跑没那么容易,追到家里也会将其抓获,扣分罚款一样不缺,而且是满格处罚。这支无牌车队不但没有人管,还能享受交警的保障通行,国家交通法规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对普通老百姓执法毫不手软,双标运用的淋漓尽致。
有媒体注意到,网传无牌车队原发视频出自抖音“乡村抖音日记”账号,该账号经常发布一些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的相关视频。疑似观摩团视频发布时间为2023年7月27日上午,文字描述为“乡村振兴全市观摩团,来我镇观摩……”7月28日早上,发布视频的账号上已经找不到了相关视频,可能是被删除。
根据信阳当地媒体的报道,7月26日上午,信阳市市长带领市乡村振兴观摩团对平桥区五里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观摩。
信阳市政府网站显示,7月25日曾发布了一条《全市2023年第二季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活动启动》信息,内容介绍,7月24日,为期两天半的全市2023年观摩活动启动。由两位市领导分别带队对全市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观摩。
针对被网民质疑遮挡车辆号牌的观摩团是不是信阳市领导亲自带队的观摩团?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表示,该项活动可能有专班负责,他们对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我觉得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也只能说“不清楚了”,估计那位发布视频的网民,也有人和他联系要求删除视频。原本可能是想逞能发布一些正能量,结果,把当地政府的事搞砸了,没想到被网民看出车队有多辆车遮挡号牌和无牌。
很多问题都是在不经意暴露的,前段时间有一县交通副局长,疑似在会议上睡大觉,被当地媒体正能量宣传片无意拍到,被网民看到。几年前,湖北襄阳六位官员在开会时酣声如雷,也是被媒体不经意拍到。但不是为了曝光才拍的视频,是电视台拍正能量新闻时没有注意到,在当地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时被观众发现了,后被纪委分别处理。
正能量容易玩翻车,就是上述这种情况,弄虚作假一定会有被质疑的地方,只有踏踏实实的做事才不会出问题。根据记者说的,发布观摩团视频账号平时也都是发布当地的正能量,我认为,发布者可能也没有想到遮挡号牌是违法行为,目的是给领导带领的观摩团做正能量宣传,结果玩翻车了,被网民视为爆料。
多部门“不了解情况”。
信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管理科回应称,他们也听说观摩团被质疑遮挡号牌的事,但观摩团具体什么任务,什么车型,该管理科不清楚。该科工作人员解释,信阳市市一级没有公车派车平台,使用公车由各个单位自行组织,如果不够用,会在社会上租赁车辆。
出了事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清楚了也不能说,信阳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至于此次活动出行是谁安排的?他也说不清楚,反正不是他们主办的,对具体情况不是太了解,有关活动出行方面也不是他们安排的。
信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反映的情况他不太了解,去找交警部门了解。他会向领导反映,并核实一下具体情况。
前去采访的记者被推来推去,绕得头晕眼花,几经周转,又回到了信阳市农村农业局了解情况,28日上午,记者终于了解到,信阳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就设在该局里,指挥部下设有两个专班,观摩活动可能由专班主办,但专班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是农业农村局的人。
农村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他本人没有参加此次观摩活动,不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但会向领导反映相关问题。
信阳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公务车如果没有车牌,是不允许上路的,相关情况让去找宣传科了解。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室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清楚情况,不方便回答,随后挂断电话。
既然交警支队工作人员也知道公务车无牌不能上路行驶,那么,现在已证实有疑似观摩团车队遮挡牌照,并有路上由交警保障通行。无论车上坐的是否是当地的领导官员,都应该给公众一个回应,交警为什么对无牌车辆视而不见?
“无车牌观摩团事件”已经闹大了,有媒体联系了河南省交通厅交警总队,工作人员表示,他会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再给大家一个答复。
交通法规,根据我国2022年4月1日最新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于驾驶没有悬挂号牌的机动车辆,以及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的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按照道路交通法,一次性扣除驾驶证9分,并处200元以下罚款。
说明一下,在2022年4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法规对驾驶员扣分管理办法出台之前,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驾驶员,交管部门可对其一次性扣12分,并将无牌车扣押。新的交通法规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人性化,驾驶员不再被一次扣完12分,但不代表着对其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下降,一旦被查处,仍然接受扣分和罚款处罚。
普通老百姓骑一辆无牌电车被交警看到,追到家里也必须逮住,甚至交警冒着被带翻摔倒的风险也不放过电车,遇到了官家的无牌车队却视而不见。一些官员在电视新闻和记者镜头前夸夸其谈,说的这也是依法,那也是依规,却不让法规落实到自己身上。有酒驾的,有帮助逃避查酒驾的,乘坐无牌车队招摇过市的还是他们。
平时在正能量宣传中,那些义正言辞去哪里了?那么能说会道,面对记者的提问好像有统一的说法“不了解情况”。自己辖区内的工作情况都不了解,对得起那份工资吗?其实大家都明白,说不了解情况是推脱,怕得罪其他官员,权力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说话都要保持谨慎,搞不好会被穿小鞋。
我觉得观摩团乘坐的豪华中巴车原本应该是有牌照的,可能是出行的时候故意遮挡。我分析他们这样做有多个目的,显摆自己有特权;如果是在社会上雇的车辆,也不用考虑闯红灯违章罚款这一项了,省的和交通部门进行事后沟通;此外,也可能雇用的社会车辆号牌不够“风水”,用几个红字贴上以示此行吉利,和过去民间娶媳妇嫁女儿考虑的一样。
现在问题已经出来了,总得给公众一个说得过去的答复,说不了解情况也不是办法,不但消除不了舆论,还会使其起发酵,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我认为,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当地官方坦诚面对问题,对驾驶遮挡号牌的观摩团车辆驾驶员依据交通法规进行处罚;对无视无牌车辆,并保障通行的交警进行处罚;对参与组织车队的相关领导追责;对当地与此事件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追责。并通过媒体公开向社会道歉,承诺下不为例,如果再被老百姓逮住,就要接受辞职。
难怪有些人提起自媒体气的垂头丧气,主流媒体遇到官家的问题不发声,也不评论,都忙着发布美欧吃不饱肚子,偶尔还会对自媒体发恨,呼吁相关部门严惩自媒体。
在他们看来,凡是曝光问题的网民,都不应该存在,只有对问题视而不见的媒体才是正能量,只说好的,别提孬的。否则,你就成了他们说的别有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