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蓉城的背后,站着一家叫做成都兴城集团的公司,这家公司出钱支持着球队的运作。它是一家国有企业,不是私人老板的公司,它的主要生意盘子,放在了房地产这个行业里面,大家或许听过兴城人居,它就是兴城集团旗下搞房地产开发的核心力量。
这家房地产公司,它的经营状况,通过一份公开的报告,让外面的人看到了。这份报告是兴城人居关于2024年债券的年度报告,里面的数字,清清楚楚地写着公司挣了多少钱。。。或许,是亏了多少钱。这些数字不是什么秘密,是公开披露给所有人的信息。
2024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73。66亿元,比起2023年的117。44亿元,同比下滑了37。28%。
一年时间,总的进账就少了超过三分之一,一百多亿的盘子,缩水到了七十多个亿。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这样的收入滑坡,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公司手里能用的钱,到底还有多少?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严肃的信号。
净利润亏损20。08亿元,这个亏损的规模,和上一年相比,扩大了276%。
亏损二十个亿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公司在刨除所有成本之后,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账本上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这个窟窿变大的速度很快,比上一年大了接近三倍,这说明公司“失血”的速度在加快,经营面临的压力,变得更大了。
养个球队要花多少?
一个每年亏损二十亿的公司,要去养一个足球俱乐部,会怎么样?足球,尤其是在中超这样一个环境里的职业足球,是一个花钱的地方。球员的工资、奖金,外援和教练团队的费用,还有日常的运营和青训。。。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我们不知道成都蓉城一年到底要花掉多少钱,这个具体的数字俱乐部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就是前两年拿到联赛冠军的武汉三镇队。那支冠军球队的球员配置和人员规模,和现在的成都蓉城看上去,是差不多的。
有消息说,武汉三镇夺冠那一年的投入,大概是11个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也就是十一亿,可以拿来做一个参考。如果说,一支拥有多个国脚和高水平外援、想要冲击好成绩的球队,一年的开销需要这么多钱。。。那么成都蓉城的开销,应该也不会比这个数字低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很直接的推测,因为球员的身价和工资,大体上是透明的。
一个问题就来了。一边是母公司一年亏掉二十个亿的财务报表,另一边是足球队一年可能要花掉十个亿的巨大开销。这样的一个组合,能维持多久?母公司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在亏钱,还有没有余力,或者说,还有没有意愿,去支撑这样一个不产生利润的体育部门?
球场上咋回事?
钱的问题,有时候不会直接摆在桌面上说,但它可能会通过别的方式,透露出来。最近的中超赛场上,成都蓉城这家俱乐部,就因为人和事,站到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先是主教练徐正源,他的一些言论,被外界形容为“炮轰”,直接把一些问题公开化了。
紧接着,是球队里的明星球员韦世豪。他在赛后的眼泪,被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球员在场上流泪,总会引来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关注。一个教练的言辞,一个球员的眼泪,都发生在同一家俱乐部身上,并且时间点如此接近,这让外界的讨论变得更多。
人们会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教练会公开表达不满?为什么球员会情绪失控?这些球场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是不是和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有着某种联系?没有人给出答案,但疑问已经产生了。
以后会是啥样?
当一家俱乐部,它的资金来源出现了困难,那么它的未来,就会充满不确定性。对于成都蓉城来说,现在面临的,可能已经不只是主教练徐正源续约不续约这样一个单独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球队未来要怎么走的大方向问题。
球队的阵容,明年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豪华”了。那些高薪聘请来的外援,他们的合同和薪水,是俱乐部开支的大头。在需要缩减投入的时候,这部分开支,往往是第一个被考虑削减的对象。高薪外援的时代,在成都蓉城或许要成为过去了。
整个球队,可能都要开始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这意味着,投入会全面缩减,一些球员可能会离开,新来的球员,身价和名气,可能也无法和现在相比。这对于一支过去两年成绩不错,并且拥有雄心壮志的球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足球俱乐部的运营,还是一个商业行为,它离不开钱。成都兴城集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它在房地产行业风光的时候,可以为足球投入很多。但是当主业自己都陷入连年亏损,并且亏损额度还在不断扩大的时候,足球这个“吞金兽”一样的项目,它的地位和未来,就变得微妙起来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逻辑,也是中国很多职业足球俱乐部都可能要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