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8月24日,出生没到一周的患儿在深圳儿童医院查出患了先天性巨结肠,该院下达“病情告知书”,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8月25日,患儿父亲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该院医生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后,孩子病情好转。陈先生因此认为深圳儿童医院误诊硬要给孩子做手术,并向媒体报料,引起“8毛钱治十万元的病”的讨论。
由于患儿再次大便排出困难,10月11日,陈先生带着患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就诊,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进行手术治疗康复。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武汉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武汉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点评:“八毛门”之所以引得舆论大哗,凸显了公众的医疗焦虑,是公众对误诊,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等现象的强烈担心和不满。误诊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医院把小病说成大病,还有一些乱收费,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信息的不对称、医生与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医患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该事件的发生。因此,一方面应强化事前监管,从制度上防范医生过度医疗,根除医生误诊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核对机制,当患者觉得被误诊或过度医疗时,及时提供救济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