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663|评论: 34

奋进四川 辉煌巨变 全国网络媒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活动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侯雄飞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致辞


   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之际,5月7日,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赴四川地震灾区看发展采访报道活动在成都启动。

    正所谓“时光如梭,岁月倥偬”。从“黄金72小时”生命大救援,到百日攻坚安置灾区群众,再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巩固提升重建成果加快灾后发展振兴……“5.12”汶川特大地震近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在这近四年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怀关切,对口援建省市倾情倾力支持,深刻诠释兄弟情谊;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魂牵梦萦;灾区人民深切感受到无疆大爱,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四川新闻网、东方网、南方网、中国江苏网、大众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百度网等商业网站的60余名网络媒体负责人,在采访期间,深入到汶川映秀镇、水磨镇、什邡市、绵竹市、北川县、都江堰市等地震灾后重建地区,考察特色城镇重建、地震遗址纪念地、“三基地一窗口”和产业园区建设等恢复重建重点工程。


5月5日,市民在认真阅读图片上记录的有关四川发展的文字


采访线路

路线一:成都——广元——绵阳——德阳——都江堰——成都    路线二:成都——汶川——理县——红原——松潘——成都
  
1.jpg


     德阳市东汽新厂区,1.5兆瓦风机叶片徐徐舞动。“恢复重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现结构调整,新能源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工业脊梁再塑风骨。”东汽人激情满怀。
  彭州市宝山村,虽是春雨绵绵,依然游人接踵。“乡村旅游又上台阶,农家乐‘变脸’连锁酒店,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了3万,能不开心嘛!”76岁的老支书贾正方声若洪钟。
  央视龙年春晚,广元16位老妈妈登台亮相,舞出灾区人民的欢乐和感恩。“蓬勃发展的基层文化事业,是催生《老妈妈》的肥沃土壤。”广元市文化馆馆长马红笑意盈盈。
  产业振兴,民生改善,文化发展……奋进一刻不停,攻坚丝毫未歇,三年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四川灾区驶入发展振兴快车道。
  抚平伤痕的这片土地,油菜花正悄然绽放,虽未金黄遍野,却已生机盎然。



广元特色灾后重建构建“人在画中游”的和谐新生活。
2.jpg

    映秀至汶川高速全线预计今年十月通车。届时,成都至汶川只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比过去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

    借力旅游“东风” 理县羌绣升级为产业

    总投资4.76亿元 四川松潘电网项目开工建设

    马尔康县105个行政村将在3年内完成幸福美丽家园打造任务。与此同时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还有金川县安宁乡莫莫扎村。


周育敏的羌绣馆里面的装饰,这是理县的第一个羌绣馆

     从震后不忍回首的惨烈场面,到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大幕拉开。一年后,虽然伤痛还在,但爸爸上班、娃娃上学,灾区已经秩序井然,浩大的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
 
 两年时,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四川人民用两年时间奇迹般的基本完成了三年重建任务。

  第三年,短短的三年,四川自豪地向世界宣告,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并实现了原地起跳,灾区发展水平提前了20年、30年,甚至更长。

  四周年即将到来,再走灾区,笔者并没有期待也想象不出还能看到更大的惊喜,然而随着活动的深入,这个想法改变了。

  虽然房子还是那么漂亮,但环境更好了。更为重要的是,灾区老百姓的笑脸变得自信了,当初入住漂亮新居,高兴之余的那份对未来生活的忐忑已然不再。如今大家谈论的内容已经很少涉及地震时的惨状,说的都是农家乐的生意还想再扩大、特色产业该怎么走出去、文化保护如何与增收结合……最初的憧憬已经成为现实。

  还有一个个科学规划的产业园、工业园,热火朝天的工厂、车间,标示成绩和目标的数据让人赞叹。在这里看到的是科技创新,是落后产能的淘汰,是不牺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承接产业转移高潮到来的信心,是助推西部经济高地建设的决心。

  曾经的磨难,已经成为四川灾区产业振兴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来讲述自己身边的变化吧,感受我们四川的新魅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四川地震灾区集中展示少数民族文化

新华网成都5月9日电(记者吴济海 海明威 孙阳)19岁的藏族姑娘益西哈姆热情地招呼每一位进入展馆的游客,娴熟地向他们介绍馆中陈列的产品和文化背景。她说,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可以向游客介绍家乡四川壤塘县特有的民俗风情和出产。  益西哈姆工作的展馆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距离不到10公里。四年前的那场浩劫把水磨夷为平地,但重建之后,小镇如画的风景和浓郁的羌藏风情,为水磨赢得了“水墨江南”“四川小丽江”等美誉,其重建经验被联合国人居环境论坛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
  如今走在水磨镇的“水磨羌城”,一排排黄墙青瓦的藏羌民居映入眼帘,街道两旁的房屋一层皆为店铺,几乎每家店铺门口都飘扬着国旗。这里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如织游人不时在小店前驻足观看、询问,或入内选购商品,学生们在街上走过,留下一串串笑声。
  包括四川壤塘县、汶川县在内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属的13个县在水磨镇的展馆就位于水磨羌城,它们特色各异的展馆在林立的店铺中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大地震后很有特点的一个新变化。
  阿坝州13个县共有人口近90万,其中藏族占56.6%,羌族占18.5%,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境内还拥有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等著名景点。为了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藏羌文化和旅游资源,2010年9月起,13个县的展示馆正式在水磨亮相。
  门口写着“财神居住的地方 壤塘”字样的展示馆,就是益西哈姆工作的地方。小小的展馆既摆有哈达、财神等藏族同胞深爱的宗教用品,也有人参果等来自壤塘县的土特产。
  益西哈姆从壤塘到水磨来工作已有一年,她说,一些外地来的游人不太了解藏族文化,经常会向她询问,她很乐于为大家讲解。有时候,她干脆不营业,专门为游人解释和介绍一些藏族同胞的习俗及信仰的宗教。“最多的时候有80多人在这儿听我讲。”她说,虽然能听懂的人不多,但他们都听得认真,“我觉得这种工作挺有意义的”。
  小金县展示馆外“四姑娘山:东方圣山,户外天堂”几个大字,向人们最直接地传达着它的特色。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境内,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6250米。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亦被人喻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展示馆内在不同角度摆放着四姑娘山的主要景点、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和小金县的民俗、文化。馆内的工作人员同样是一位与益西哈姆年纪相仿的姑娘,但她是彝族。为了尽可能地向游人介绍四姑娘山,她会借用馆内的相册、地图讲解,或者把一些旅游指南送给游人,直到游人不断地点头。
  马尔康、金川、九寨沟等县的展馆内都不时有游人进出并拍照。有工作人员说,在水磨进行集中展示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游客到阿坝州来旅游,而是要让人们了解阿坝州不仅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据了解,阿坝州13个县的展示馆会根据展示效果和游客的建议,适时调整展示内容。
  益西哈姆说,现在父母都住在壤塘县,但自己在水磨镇工作并不感到寂寞,觉得每天都挺热闹,“我们工作人员会轮换,但展馆应该会开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龙网]水乡藏寨 震区中崛起的4A级景区(图)


景区内的藏族风情建筑 刘轶 摄



游客在三江水乡藏寨拍照留念 刘轶 摄  华龙网汶川5月8日20时30分讯(特派记者 刘轶) “没有一间完好无损的房子,没有一条完好无损的道路,没有一个完好无损的景区”,这句在4年前用来形容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的话如今已经沉入历史长河,因为一个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4A级景区三江水乡藏寨重生在这片废墟上。
  进入汶川县境内以后,第一个达到的就是三江乡。当地人告诉记者,当时全乡有20余人遇难,600多套住房被震毁、500多套住房被震损,道路全被震裂,景区全被破坏。
  但是在记者目光所及之处,早已没有了当日的满目疮痍,三江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广东省惠州市援建的汶川县三江乡恢复重建项目2010年就已经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重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恢复和整合,打造出“水乡藏寨”生态旅游景区。三江乡的重建不仅仅是恢复,更是提升,三江乡目前已经是国家4A风景区。
  在景区内,有藏家风景园、惠州公园、民俗广场、三江口观景亭等景点,水上有巨大的木制水轮在水乡藏寨大门前流转,激起层层水花。在景区内,还有3只大熊猫正式入驻,当地人自豪的告诉记者,大熊猫的安逸生活展现的是三江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水寨里靠河边有一排排白底青瓦的建筑时给当地村民使用的,村民们有的自住,有的开小店做生意。记者看到,三江乡的房子完全是按藏族建筑风格修建的新型房屋,犹如别墅一般,整整齐齐排成几列,极具藏族特色,到处都是鲜花,休闲亭,小桥流水。

发表于 2012-5-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lol:lol:lol

发表于 2012-5-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发表于 2012-5-1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魅力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5-1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奋进的四川,耀眼的中华,

发表于 2012-5-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塌的房屋如今用钢筋支撑。
四川新闻网北川5月9日讯(记者 张云柯)5月9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赴四川地震灾区看发展采访报道团一行来到了北川地震遗址,感受到了一股在宁静中崛起的坚强。
  老北川保持着和四年前完全相同的模样,只是废墟中的杂草更加茂密,墙体裸露在外的钢筋日益斑驳。沿途街道的树木上挂起了大朵的白花,每隔一段,路口都挂有“沉痛悼念5·12遇难同胞”的白底黑字的条幅。除了记者手中相机的快门声,整个老县城显得格外安静。
  三年前,地震一周年时,国家出了对北川老城原址保护的决定。因考虑到安全因素,现在的部分建筑已被围起。未来,当人们远远望向这座老城时,希望心灵的伤痕也能日渐消散。

曾经的北川中学,只剩下一面国旗和一个破碎的篮球架。
网络媒体采访团送上手中的菊花,表达对“5.12”大地震中罹难者的哀思。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青年网成都5月8日讯 (记者 谢东樱)“四川地震灾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3年投入180多亿元,建定居房9.2万户,近50万藏区牧民实现集中定居。对藏区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3年免费职业教育,累计招收‘9+3’学生2.8万多人。”这是记者5月7日在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赴四川地震灾区看发展振兴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上获得的信息。

  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由国信办网络新闻宣传局和四川省委宣传部邀请部分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在启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侯雄飞表示,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和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四川人民负重前行、感恩奋进,奋力夺取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2011年,四川省“十项民生工程” 总投入1195.48亿元。四川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全省经济总量4年翻了一番,突破了2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年翻一番,突破了2000亿元,全省经济增速15%,跃居全国前列。如今,四川推进“两个加快”建设正加快步伐由西部经济大省迈向全国经济强省。

  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副局长高剑云致辞时表示,这次网络媒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活动,是展示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加强网络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向关心灾区的全国网民和各有关方面及时、全面、深入展示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巨大成就,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参加此次活动的网络媒体在采访报道中,积极宣传灾区恢复重建的丰硕成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和人物,为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加油鼓劲。

  本次活动从5月7日开始至5月12日结束,邀请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四川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的70名编辑记者,分两条路线进行采访报道,第一条路线赴广元、绵阳、德阳、都江堰地震灾区,第二条路线赴汶川、映秀、阿坝地震灾区。

发表于 2012-5-10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发表于 2012-5-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艺术大学
发表于 2012-5-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意思呢情商

发表于 2012-5-9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痛苦  是坚强的 支持 顶到底!!!

发表于 2012-5-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发表于 2012-5-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再次美丽

发表于 2012-5-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再次美丽

发表于 2012-5-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媒体灾区行:灾后昭化古城 重现古韵风姿
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
昭化古城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8日讯(记者 王旸 张云柯)5月8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团一行来到了昭化古城,揭开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
  昭化古城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以厚重的“三国文化”著称于世。自2006年以来,元坝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投资2亿多元,先后实施古城一、二期工程建设和灾后重建项目。
  随着剑昭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以剑门关、大朝驿和昭化古城为代表的蜀道三国精品旅游线已经成形。昭化——大朝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主要包括昭化古城、大朝驿、昭大古驿道及沿线牛头山、天雄关、云台山、高庙铺等景点。目前,古镇准备联手剑门关争创国家5A级景区,昭化古城作为蜀道文化线路上的一颗明珠,也正联合蜀道线路上其他景区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
  2011年,全区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其中昭化古城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7亿元。今年一季度,昭化古城接待游客20.55万人,旅游总收入7192.5万元。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气的不断提升,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5万人次。景区旅游业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达到3000个,间接就业岗位4000~6000个;旅游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区全部劳动就业岗位的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地震灾区的重生 华龙网记者带你重走汶川

华龙网成都5月7日20时讯(特派记者 刘轶)日历上的数字即将再一次翻到5月12日这个特殊日子,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将近4年的时间。今日18时30分,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的全国网络媒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之际,这次深入震后灾区的采访别有一番意义,华龙网将和52家网络媒体一起,用笔和镜头带你重走汶川,为你展示出一个重生的地震灾区。
  由于本次参加采访的网络媒体达到了53家,所以参加采访的媒体被分成了2条线路。第一条线路是成都—广元—绵阳—德阳—都江堰—成都,第二条线路是成都—汶川—理县—红原—松潘—成都,两条线路的行程时间都是5月7日~5月13日。在华龙网记者参加的第二条线路上,既有水磨古镇和绵虒镇,也有在废墟中重建的映秀新城以及多处新的牧民定居点。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整个采访将突出报道灾区抓住重建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以及灾区群众在住上新房子后对发展振兴的迫切需求等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媒体灾区行:广元千佛崖造像 古蜀道上的瑰宝

千佛崖大门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8日讯(记者 王旸 张云柯)5月8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团一行前往广元千佛崖景区。
  广元市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省开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融汇了我国古代南北石刻艺术的精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完成于唐、宋,续建至清咸丰年间。千佛崖山势南北绵延,北高南低,全崖长488余米。千佛崖造像区全长388.8米,山崖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龛窟作多层排列,多达13层。
  “5.12”特大地震后,广元市委、市政府把千佛崖景区列为集文物保护、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经营项目、休闲娱乐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城乡统筹的示范工程、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四年后的今天,展现在采访团面前的是一个文化厚重、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的优美景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