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26|评论: 0

攀枝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10日,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北街社区“河西锦苑”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号楼1单元16号。一进门,就看见周从敏和刘楚全夫妇忙着往新买的冰箱里放置各种食物。  
  “中秋节快到了,等孩子们聚齐,我们要做一顿丰盛的菜肴。”站在宽敞明亮的厨房里,70岁的周从敏和69岁老伴刘楚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年多前,周从敏一家5口还住在摩梭河社区山坡上的棚户房里。  
  周从敏只是我市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的一个缩影。  
  10年间,攀枝花累计有6万余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家的梦想。  
  攀枝花速度:  
  10年建成6万余套保障房  
  “这个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共10万元,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周从敏说,“过去,一家5口住在摩梭河社区山坡上的棚户房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阳光都照不进来。”行路难、如厕难、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缺失一直困扰着他们。  
  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家,是周从敏一直以来的梦想,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攀枝花建市初期,受计划经济和“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响,住房建设欠账较多。2003年的摸底调查显示,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达6万户左右,其中大型工矿和生产型企业低收入职工家庭约占全市低收入家庭总数的43%。  
  为解决城镇困难家庭住房问题,2003年,攀枝花保障性安居工程启动。2008年起,安居工程连续5年列入攀枝花市十大民生工程之列,至此,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提速,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伞面”越撑越大。  
  自2003年我市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0362套、465万余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全市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23.75%,提前完成国家“十二五”末住房保障覆盖面20%的目标任务,有效缓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我市是全省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较早的城市之一。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市已建立廉租住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和限价商品房5项住房保障制度,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保障对象都能“对号入座”,实现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攀枝花品质:  
  环境好配套齐全  
  搬入新居后,周从敏两位老人也体验到了新的生活。“以前住的地方嘈杂纷乱,现在这里安安静静;以前屋窄拥挤,现在儿子、孙女都可以住在一起,让我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看到老头子的得意劲儿,刘楚全也急不可耐地插嘴道:“这里环境好,坐车、看病都方便,我们很满意。”记者在小区内转了一圈,看见小区不仅配套了高标准的小区道路,还有绿化带、照明设施,并新建了休闲广场、健身路径、物业用房,周围还有超市、幼儿园、小学、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  
  不但有房住,还要让居者住得好。在安居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舒心的家。  
  “我市保障性住房在项目选址上,尽量选择靠近市中心、交通方便、周边公共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地段,住房除配备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生活设施外,还采用节能、采暖和保温措施。”市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建设中,我们将配套设施与保障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基本确保小区内及周边配套幼儿园、学校、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设施,让群众就业、就医、就学都比较方便。除此之外,在规划设计上,无论户型设计、建筑外观,还是环境配套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向普通商品房看齐,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在工程质量上,实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确保每户住房都达到规范标准。在分配方面,实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使用全程公开、公平、公正。  
  攀枝花承诺:  
  惠及25%以上城镇家庭  
  面对资金、土地等许多亟需破解的难题,我市边实践边总结,边摸索边创新,充分调动攀钢、攀煤、十九冶等国有大企业及其他国有改制企业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廉租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适当回收部分廉租房建设资金,再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在商品房开发小区配建保障性住房,并配套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既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难的问题,又避免低收入家庭过分聚居和被边缘化的问题。  
  同时,攀枝花通过多方努力,成为全国首批28个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全市已有13个项目通过审核,借款资金达7.12亿元,极大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2012年,按照“攀枝花要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改善民生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我市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逐步由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中收入家庭,由本地城镇居民逐步扩大到外地来攀打工、投资兴业者和本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同时,合理调整保障结构,突出公租房、缩减经济适用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8.5万套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保障范围覆盖面达到25%以上。  
  “目前,对全市最低收入、低收入及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摸底调查已经结束,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攀枝花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中期评估和修改完善工作。”市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 江潇 实习生 韩雨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