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49|评论: 9

[交流共享] 【今日特薦】老照片记录川剧历史 听潮音村杨婆婆讲过去的故事 (今日武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照片记录川剧历史 听潮音村杨婆婆讲过去的故事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今日武侯)


http://jrwh.cdwh.gov.cn//attachment/image/201303/201303081049403467804.jpg

老照片记录川剧历史  听潮音村杨婆婆讲过去的故事

  “感谢潮音村村委会,他们特别关心村上的老年人,虽然我们是从外地搬到这里来住的,但是村上对家里的老人还是一样的关心,每年生日或者是传统节日都会来走访慰问。”春节前夕,家住潮福苑社区的阳剑英带着93岁的老妈妈来到村委会,将家里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送给了村上的工作人员以示感谢。“我们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希望这张珍贵照片能够留一个纪念。“阳剑英介绍道,村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妈妈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和温暖。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拿到照片,倍加珍惜,因为泛黄的照片背后是一段关于川剧历史发展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照片让村委会工作人员感动?老照片里记录的旧时光,让93岁高龄的杨婆婆为读者一一道来。

                              黑白照片记录川剧历史

  3月2日,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记者来到杨婆婆家,婆婆正午休起床。在屋内的正中央墙壁上,记者又看到了那张送给村委会照片的放大版。照片上的时间回到了1983年,杨婆婆的丈夫杨云凤跟随四川省振兴川剧团赴京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来到后台慰问演职人员,原成都文化厅厅长何超正向邓小平介绍川剧名角杨云凤同志。这张珍贵的照片在杨家珍藏了三十年,从未向外人主动出示。
  随后,杨婆婆的女儿拿出一大叠尺寸不一的黑白老照片,“看,这就是杨云凤和他的师傅筱漱芳的合影,最左边的是筱漱芳……”杨婆婆指着一张清末装束的三人合影告诉我们,尽管她已经是93岁高龄,但是眼不花,头脑还清醒得很。“这是他上妆时的照片,油彩涂在脸上,舞台效果才会好;这是他教学时的照片,一颦一笑都要琢磨很久,非常有耐心;这张是演出时的剧照,一招一式都是硬功夫……”杨婆婆拿着泛黄的旧照片,一字一句地讲诉,简单的黑白颜色记录了一代名角杨云凤老人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
  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电视几乎没有,舞美概念极其简单,大家的娱乐活动也很少,看戏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消遣活动。观众从成都周边赶来通宵排队买票,名角的演出表排了三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川剧也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演出盛况。“和现在看明星演唱会没有任何区别……”

                                川剧名角投身艺术传承

  杨婆婆本名杨茂英,宜宾人,她的父亲也是当年川剧界的名角,正是因为川剧牵线搭桥,在双方都没有见面的情况下,杨婆婆和杨云凤结为夫妻。杨云凤,原名阳宝珍、字岫梧,彭州市天彭镇人,其父欧阳廷,是当时地方良济药房的股东之一。因为从小热爱川戏,杨云凤背着家人偷偷学戏。1924年,广汉的玉清科社到彭县演出,当时还叫“欧阳宝珍”的他竟然说服戏班的人参演了《拆符吊打》中的白蛇一角,虽然获得观众的好评,却因为“败坏了欧阳氏门风”被族人送到警察局,由此他也由“欧阳宝珍”变作“阳宝珍”,又名“杨云凤”,此后他的后人都改姓“阳”
  由于他善于向师友学习,在长期实践中表演技艺日臻精妙,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擅演泼辣旦,既滑稽幽默,又严肃认真,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着力于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表达,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杨云凤在成、渝等地常与川剧名角贾培之、萧楷臣等同台演出,名声大噪,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之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杨婆婆跟随丈夫在泸州、重庆等地演出,同时也经历了旧中国日本的侵略,在一次轰炸中杨婆婆的耳朵被炸聋,后来全家辗转来到了成都。
  在杨云凤的艺术生涯中,他主演的《打神》、《杀狗》、《铁笼山》、《断桥会》、《射箭马踏》、《别宫出征》、《老背少》等剧目,把一群性格各异的妇女艺术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在川剧和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建国后,杨云凤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川剧学校教师。他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毫不吝惜地传授给学生,为川剧事业培育更多的青年人才,在从事川剧改革和川剧艺术教育工作过程中,他将舞台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先后撰文发表了《打神告庙的演出体会》、《铁笼山的傲与横》等书稿。1983年,杨云凤老人参加了四川省振兴川剧赴京汇报演出团在北京的演出,受到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4年,德艺双馨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突发疾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4岁。
  “他就是喜欢演戏,六十多岁的时候还登台演出,‘倒硬桩’的表演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杨婆婆这样告诉记者,她也为丈夫跌宕起伏却精彩的一生感到欣慰。十年前,杨婆婆搬到了机投桥街道潮音村潮福苑,女儿阳剑英退休后开始照顾老妈妈。现在的杨婆婆还保持着亲自动手打扫家里卫生的好习惯。晚年生活丰富多彩的杨婆婆,闲暇时候喜欢打打麻将,偶尔还看看韩剧,兴致好的时候还一边看一边和周围的人讨论剧情。但是她最高兴的事情还是回忆老照片里的故事。

                                                                            (唐静 本刊记者 张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11 09:06
粗人学校有人


发表于 2013-3-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374265904@qq.co 发表于 2013-3-13 2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头,“欧阳”是复姓,就像“东方”、“诸葛”等姓氏一样。
欧阳也可以用“阳”姓貼代。
就像著名文艺 ...

老师的解释是对的。:victory:
发表于 2013-3-1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山下生 发表于 2013-3-9 2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为一个小时候在彭县读书,生活了多年的人,
我可以准确地解释:
阳,欧阳,在彭县是通用的一个姓氏。谈 ...

对头,“欧阳”是复姓,就像“东方”、“诸葛”等姓氏一样。
欧阳也可以用“阳”姓貼代。
就像著名文艺评论家阳翰笙先生,他是宜宾市高县人,他家就是复姓“欧阳”,而他的名字叫“阳翰笙”。

发表于 2013-3-1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10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3-9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小时候在彭县读书,生活了多年的人,
我可以准确地解释:
阳,欧阳,在彭县是通用的一个姓氏。谈不上“改姓”。
我问过不少“阳”,“欧阳”姓氏的。

发表于 2013-3-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