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75|评论: 8

戚继光抗击倭寇与我们保卫钓鱼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戚继光抗击倭寇与我们保卫钓鱼岛

昨天下午,南方保钓联盟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来到福州于山,参观了民族英雄戚继光当年抗击倭寇的战场和后人为纪念戚公而修建的戚公祠。

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和东洋浪人(统称倭寇)不断骚扰我东南沿海。他们在我中华大地上先是强买强卖,后来发展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百姓深受其害。加之当时明朝政府军队腐败,抗倭屡屡失败,东南沿海倭寇渐成气候,他们常常组成上千几千人的队伍,攻城掠地,烧杀抢夺,东南之地,百姓生灵涂炭……

在国家为难时刻,戚继光,这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毅然担负起抗击倭保国的重任。戚公治军严谨,带兵有方每战必身先士卒。在他带领下,明朝军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消除了军民对倭寇的畏惧心理。戚公带领中国军民,对倭寇进行了大小百余战,彻底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捣毁了他们的贼窝,使东洋浪人后来300年中再也不敢来犯我中华!

几百年后,东洋鬼子卷土重来,中华儿女奋起抵抗,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但是,至今小日本仍在占据着我们的钓鱼岛。做为中国人,作为炎黄的子孙,我们岂能眼看倭寇在我们土地上肆意妄为?戚公抗倭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东洋倭寇,决不能手下留情!

戚公抗倭的精神就是一种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精神,一种敢于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

如今,我们在戚公精神的感召下高举保钓旗帜,誓把倭寇彻底赶出钓鱼岛!赶出中国土地!

南方保钓联盟

电子信箱:dydao@163.com

dyudao@163.com

QQ: 381023495 373440657

联系电话:0592—8340505

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戚继光事迹

戚继光

  严格的家

  戚继光出身在将门之家。他的父亲戚景通曾在北京当过神机营(明时使用火器的部队)的副将。他晚年告老还乡,埋头著书,总结一生的作战经验。除了写书,戚景通还有一件很上心的事情,就是教育儿子。虽然他在五十八岁的那年,才有长子戚继光,但他并不因晚年得子,就对戚继光过分溺爱。他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从来不宠惯他,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戚继光十二岁那年,他家修缮房屋。戚景通只让工匠在厅堂的两根立柱间安装四扇镂花门。工匠们觉得不够大户人家的气派,就私下对戚继光说:

  “公子家世代将门,理应安设十二扇门才是啊!”

  戚继光听了,觉得有理,连忙跑到父亲面前,说:

  “咱家世代为官,为什么不多安几扇雕花的门呢?”

  父亲连连摇头,说:

  “你将来长大成人,能保住这份家业,我就算满意了。你小小年纪就贪慕虚荣,将来怕连这点产业也保不住。”

  戚继光非常聪明,他琢磨着父亲的教诲,一下子就明白了话中的深刻含义。

  转过年来,戚继光十三岁了。那时候,有早早定婚的风俗,家里人也给他订了亲。戚继光的姥姥家听说了,送来一双做工讲究、面料华贵的丝鞋作为外孙订亲的贺礼。

  戚家一向生活节俭,戚继光从来也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和鞋子。这时候,他见到这双丝鞋,喜出望外,翻过来掉过去看不够。母亲见他如此喜爱,就对他说:

  “瞧你喜欢的样子,干脆拿去穿了吧!”

  父亲正在前厅读书,见戚继光穿上丝鞋走个不停,立刻沉下脸来说:

  “小孩子家穿这么漂亮的丝鞋干什么?你现在贪图虚荣享受,有了丝鞋,还会想着穿锦绣,吃山珍海味……”老人停了一下,语重心长地又说:“我家世代清白做人,到我这也没有那么多钱满足你的奢望。假如以后你成了领兵将领,很难保证你不会占用士兵的粮饷啊!这样下去,岂不坏了我戚家的门风,还怎么接替我的事业呢!”

  戚景通立即让人把鞋烧了,不准儿子再穿。

  遗产

  在父亲的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决心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在家乡附近有了小名气。父亲看到儿子越来越出息,心中也感到十分快慰。母亲想到家境的艰难,倒有些担心,对父亲说:

  “家里将来没有钱用可怎么办呢?”

  父亲指着正在认真读书的戚继光说:

  “那不是可以寄托一生的最大财富吗?”

  母亲听了,也会意地点了点头,心中顿时踏实了许多。

  戚景通晚年埋头著兵书,无心置买田产,过问家事,因此家境一年不如一年,一些浅薄的人就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

  “当了一辈子官,到老什么也不能留给后人,还自得其乐,真是个傻瓜!”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戚景通耳朵里,他把戚继光叫到身边,说:

  “孩子,我没能给你留下什么钱财,你感到遗憾吗?”

  “您传给我知识和武艺,教我做一个正直的人,我牢记父亲的恩德,永远不会感到遗憾。”戚继光诚恳地回答。

  老人高兴地点点头,然后指着案头堆积的一束束文稿说:

  “这些书稿凝聚着我一生的心血,我自信对国家会有用处,将来你把它献给国家吧!”

  戚继光非常受感动,跪在地上,激动地对父亲说:

  “您把无私的品德传给我,这是任何钱财也买不到的。靠着它,我将没有什么忧愁,没有什么可惧怕的。父亲,这是您给儿子最珍贵的财富啊!”

  戚景通七十二岁那年,不幸身染重病。他想趁自己未离人世之前,安排好儿子的前程,就让戚继光到北京办理承继自己职务的手续。戚继光临行前,老人把他叫到病榻前,双手抖动着,把写好的文稿放在戚继光的手中,颤巍巍地反复叮嘱:

  “该把它们交给国家了。记住,这是将士们的血和命换来的呀!你可千万不能丢失损坏……”

  戚继光泣不成声,发誓道:

  “儿子今后纵使遇到千难万险,也不能丢掉父亲的一生心血啊!”

  说罢,他拜别了双亲,到都城去了。

  一个月以后,戚景通去世了。戚继光依照朝廷惯例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

  舅父和外甥

  戚继光十七岁的时候,到登州(在现在山东省)当了一名军官。十年以后,他又升了官,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负责海防。

  当时,明朝海防空虚,兵纪败坏,守卫山东沿海的士兵,多半是老弱残兵,纪律十分涣散。

  戚继光一到任,就决心整顿军队。可是,一些军官看戚继光个头不高,又那么年轻,并不把他放在眼中,常常违抗军令。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个是戚继光的远房舅父。

  戚继光想:

  “这位舅父总是倚老卖老,不听命令,不光是让我为难,还引得别人也不守军纪。要是不先处分他,我怎么能指挥全军呢?”

  这一天,戚继光当着众将士的面,要舅父去执行一项军令。舅父听完,哼哼哈哈地答应着,可仍旧站着不动。戚继光马上命令军士,按军法处置了他。舅父当众受了处罚,又气又羞,怨恨戚继光不讲情面。

  当天晚上,月明风清,戚继光令家人摆酒菜,把舅父请来,让他坐在上位,恭恭敬敬地用晚辈的礼节向他赔罪。戚继光说:

  “今天是家宴,您是长辈,我要请您坐上位,还要向您赔礼。可我们都是军人,在军中是不分辈分长幼的。您从军多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舅父见戚继光说得情真意切,心中十分悔恨,倒身跪在地上,对外甥说:

  “我服气了。希望你今后执法如山,要是我再违令,尽管用严刑惩治。”

  这件事传遍了全军。官兵们都十分佩服戚继光治军有方。从此,军中风气好转了,山东的海防得到了加强。

  初战倭寇

  戚继光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受到了朝廷的器重。于是,朝廷便把戚继光从山东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守卫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专门对付来犯的倭寇。

  倭寇就是日本国的海盗。我国古代把日本叫倭奴国,这些海盗也被叫成“倭寇”。他们从元代开始,就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登陆抢劫,杀人放火。明朝时期的浙江、福建一带,倭寇特别猖獗。当时,驻守在宁波一带的明军有八万多人。人数虽多,但缺乏统一指挥,军纪涣散,多次被倭寇打败。

  戚继光刚到任不久,就有一股八百多人的倭寇窜到宁波的龙门所劫掠。戚继光知道后,马上率军围剿。他正带兵前进,突然看到那些倭寇正分成三路,迎面冲杀过来,口中还哇啦哇啦地狂呼乱喊。从前,官军打了多次败仗,心中胆怯,一见倭寇高举倭刀冲杀过来,阵脚马上有些不稳,一些怕死的军官急忙勒住马,寻找退路。

  戚继光看到官军竟如此懦弱,心中非常生气。他环顾一下四周,飞身跃上一块巨石,挽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领头冲杀的一个倭寇头目应声倒地。说时迟,那时快,戚继光放的第二箭,又把另一个倭寇的头目射中了,他还没来得及吭一声就咽了气。接着戚继光的第三箭射死了第三路的倭寇头目。

  倭寇看见自己的头领眨眼之间都丧了命,立刻慌乱起来,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四散奔逃。官兵们见自己的统帅三箭射死了三名倭寇,士气大振,都争先恐后地举刀挥枪,奋勇掩杀过去。

  这一仗,戚继光率领的官军大获全胜,坚定了沿海军民战胜倭寇的信心。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年轻的将军有勇有谋,浙江人民把平定倭寇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海门卫大捷

  有一次,戚继光率领一队人马昼夜兼程赶到海门卫,会合另一位抗倭将领谭纶,准备一起扫平这一带的倭寇。就在到达海门的当晚,戚继光接到报告,说有三千名倭寇正在向海门进犯。他马上命令海上驻军严密监视倭寇动向。第二天再同倭寇决战。

  不料,海门卫军松懈惯了,尽管接到命令,却仍然麻痹大意。海门紧靠大海,卫城离大海只有一里远。半夜,数百名倭寇悄悄潜到城下,飞速向城上爬去。等到守城官军发现,已有三十多个倭寇爬上了城头。

  戚继光听说以后,来不及整顿好队伍,就飞身上马,手舞双剑,飞快地驰向城门。

  夜虽然深了,可城头上的厮杀声,武器的碰撞声响成一片,火把灯光把城头照得通明。戚继光手舞双剑,飞马跃上城头。

  “戚将军一人冲上去了!”

  明军将士看到戚继光亲自上阵,也都手持兵器,跟着冲上城头。随后,谭纶将军也带兵赶来,呐喊着砍杀不断攀上城头的倭寇,敌人终于溃败了,城下的大队倭寇丢下城头的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戚继光抓住这有利战机,命令乘胜追击。几天的时间,明军沿海追杀四处逃散的倭寇,共消灭了一千多人,烧毁敌船三十多艘。

  穷途末路的倭寇决定最后一拚。他们兵分五处,分别占据海岸边上的一些山丘,准备据险死守。他们还抢来几十只船,预备一旦失守,就逃到海上。

  戚继光决心彻底消灭这股敌人,他迅速做好部署:命令一队人马沿海快速迂回到山背后,隐蔽地接近敌人,斩断他们逃往海上的生路。又让另一队人马在海口处留下一条道路,将精兵埋伏在路旁,形成一个口袋阵,只等敌人钻进来后,一网打尽。戚继光亲自率领队伍从正面猛攻。

  决战开始了。两个倭寇头目手摇小旗,指挥倭寇往山下射箭、扔石头。明军冲了几次也没有成功。戚继光看硬攻不行,把弟弟戚继美叫到一旁,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兄弟俩匍匐着爬到阵前,隐蔽在大石头后面,暗中瞄准两个摇旗的倭寇头目,一人一箭,只见两个敌人身子摇了几摇,旗子扔出去好远,扑通倒在地上。倭寇顿时乱了阵脚,纷纷钻到岩石缝中和树后面躲避。乘这个间隙,戚继光命令队伍往上冲。

  这时候,包抄后路的明军也赶到了。前后夹击,迫使倭寇夺路而逃。他们果然按照戚继光的部署,乖乖地钻进了口袋阵。顿时金鼓齐鸣,无数明军杀过来。敌人见再也无路可逃,就不顾一切地往大海里跳,一时淹死了不少。来不及跳海的,纷纷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求饶,就连这支倭寇的总指挥也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举手投降了。

  海门卫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从此,倭寇一败再败,抗倭斗争节节胜利。

  戚家军

  在抗击倭寇的斗争中,戚继光建立了一支纪律良好、英勇善战的队伍。他不仅严格训练士兵,还给他们讲解爱国爱民的道理。这支队伍受到了人民的拥护,被称为“戚家军”。

  有一次,大股倭寇在浙江台州沿海登陆。戚继光率戚家军分三路迎敌。队伍行进到离台州只有二里远的花街,和倭寇遭遇了。双方刚摆开阵势,一名倭将左手持矛,右手握刀,跳到阵前挑战。戚继光见敌人如此凶猛,就有意激励自己的将士。他在阵前脱掉自己身上的银铠甲,大声宣布:

  “谁能杀败这个倭将,我就送他这身银铠甲!”

  话音未落,一名小校已跳到阵前,挥舞手中长枪,跃跃欲试。小校见戚继光点头答应了,立即冲过去,只几个回合就把那个倭将挑翻在地。

  倭寇见死了一员大将,全都向戚家军冲过来。戚继光端坐马上,屹立阵前,从容指挥。军旗招展,鼓角声声,十分威武。不到半个时辰,倭寇已经支持不住,纷纷溃败,戚家军趁势掩杀过去。倭寇一见,使出惯用伎俩,把抢来的金银珠宝漫天抛撒,企图诱惑戚家军停止追击。

  倭寇哪里想到,戚家军军令森严,不同于明军其他部队。他们根本不看满地的金银财宝,只是奋勇地追杀。倭寇见此情景,绝望地哀叫:

  “完了,完了!”

  这一仗,敌人损失惨重,大部分倭寇不是死就是伤,只剩下一小部分逃回海上。

  经过七年的时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陆上,在水上,把倭寇杀得丢盔弃甲,魂飞魄散。倭寇再也不敢来浙江沿海地区骚扰了。

  横扫倭穴

  倭寇不敢到浙江沿海,又南下到福建沿海烧杀抢掠。这一来,福建人民又不得安宁了。福建地方官吏招架不住,接二连三向朝廷告急。朝廷决定把戚家军派往福建去剿寇。

  戚继光率军来到福建,决定首先攻打倭寇的巢穴──横屿。

  横屿是海中的一个小岛,和陆地隔着十里浅滩。来潮时,浅滩被淹没,潮退后,又成为一片烂泥,人马不易通行。由于这些特点,狡猾的倭寇相中了这个易守难攻的小岛做据点,他们在岛上构筑坚固的工事,长期盘踞,四处掳掠。在此之前,明军曾几次攻打横屿,都失败了。

  这一天,天将五更,戚家军悄然无声地开到横屿岛对面的海滩上。戚继光召集好队伍,用手指着横屿岛,对将士们说:

  “对面就是倭寇盘踞的横屿。现在我们要攻占它。眼下正是落潮,等我们赶到岛上正是涨潮时分。我们上岛后,要么全歼倭寇,要么就打败仗,败了是没有退路的。要想求生就一定要消灭倭寇。我们大家都要抱定必死的决心。谁要觉得自己的胆量不够,可以不去,我也不忍心让你们白白地去送死!”

  戚继光的一席话,把全军将士的勇气一下子激发出来。勇士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高声呼喊:

  “我们不远千里跟随将军来到这里,图的就是杀敌报国,怎能向倭贼示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谁不敢去谁就不是个男子汉!”

  戚继光见群情激昂,也激动地对大家说:

  “这次出征,我要亲自擂鼓为众将士助威!”

  一声令下,戚家军全体将士赤裸着上身,排好队伍,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捆稻草出发了。他们把稻草铺在退潮后露出的泥滩上,然后卧倒匍匐前进。戚继光站在海岸边一块突出的礁石上,用力擂起战鼓助威,战士们每前进百步远,他就停歇一下,等后边的士兵赶到前面用稻草铺好路,他又擂鼓,指挥戚家军前进。咚咚的鼓声有节奏地响着,戚家军迅速地向横屿岛接近。

  戚家军一踏上横屿岛,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喊杀声从岛上一直传到海岸边。横屿是倭寇经营多年的老巢,存有大批粮食和辎重,他们不肯轻易丢失。于是双方杀得难解难分。

  在岸上准备接应的将士见岛上打得十分激烈,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戚继光请战。戚继光又用力敲响了战鼓,战士们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倭寇见戚家军源源不断地从大陆上杀过来,军心开始涣散。临近中午时分,终于支撑不住,四散奔逃。这场决战前后不过三个时辰,戚家军消灭了倭寇两千六百多人,被倭寇抢去的大量财物也被夺了回来。

  戚家军凯旋回营,共庆胜利。但是当地供应很差,连盐都没有,更没有酒了。士兵们在野外宿营,情绪却十分高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戚继光和将士们一起赏月,鼓声中唱起他亲自写的凯歌。歌中唱道: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戚家军两次到福建,终于彻底打垮了倭寇。戚继光又挥军南下,和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把进犯广东的倭寇肃清了。从此,从元代开始为害三百多年的倭寇被基本平定了。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英名永垂青史

  东南沿海的倭寇平定了,北方的鞑靼骑兵又来进犯边境,朝廷决定把戚继光调到蓟州(在现在河北省)担任护卫京师的重职。

  鞑靼骑兵万马疾驰,来去不定。蓟州防区辽阔,兵力薄弱。戚继光根据这个特点制定了以守为主的策略。他终日奔走在前线,督修加固长城,创建了可攻可守的空心敌台。戚继光还制订出了车、步、骑多兵种配合作战的新战法,让士兵操练演习。蓟州边防渐渐有了起色。鞑靼骑兵见戚继光在此防守,有十几年不敢在蓟州越边犯境。

  戚继光为保卫国家费尽了心血。可是,支持他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一死,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人马上串通起来攻击他,还把戚继光说成是张居正的同党。于是戚继光离蓟州重地,派往广州驻屯。

  戚继光离开蓟州那天,百姓们扶老携幼来到街头,拦住将军的轿子大哭,有的人跟在轿子后面,久久跟着不愿离去。戚继光怀着痛苦的心情,踏上了南行的道路。

  戚继光到了广东,整天无事可做,实际上被闲弃在一边。不久,他只好回山东老家养老去了。

  戚继光多年驰骋战场,叱咤风云,名震一世,到了晚年却十分凄凉。不但心境不好,而且在患了重病以后,还没钱请医生治病。由于多年的征战和晚年受到的冷遇,戚继光还不到六十岁,就成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

  1587年的一天半夜,戚继光突然病重,不省人事。家人高声叫他,求他嘱托后事,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当东方微露晨光的时刻,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凡是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浙江、福建沿海一直流传戚继光抗倭的佳话。人们喜欢吃的一种“光饼(中间有孔,可以穿线的饼子)”,据说就是当年戚家军打仗常吃的干粮。

  每逢中秋节,福建东部还盛行一种“曳石”的民间娱乐。传说有一年中秋节,倭寇偷袭霞浦城,城里本来兵力空虚,可是倭寇来到城下,耳听城中到处轰轰作响,仿佛千军万马在调动,吓得慌忙掉头逃跑。原来,戚继光在出城打仗之前就教给城里居民一个退敌的方法,用绳子拖着石头满城穿行,用响声来迷惑敌人。这一招果然有效。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当地人民都做这种游戏,纪念这位智勇兼备的抗倭英雄。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10 收起 理由
雨哲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4-11-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11-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东洋倭寇,决不能手下留情![em07]

发表于 2004-11-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7][em07][em07][em13][em13][em51][em51][em51]

发表于 2012-9-1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完这么长的内容!

发表于 2012-9-1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倭寇是在中国沿海进行抢劫的日本海盗,但倭寇中的日本人很少,大部分是中国福建、浙江沿海的走私商、海盗等不法分子。倭寇首领大多是中国人,如走私商王直、洪迪珍,海盗叶麻、徐海等。《明史》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明王朝当时是世界军事强国,以正规军对这些流窜作案的亡命之徒的剿匪战斗取得胜利是必然的,不值得过分拔高。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