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四不留”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不留“空缺” 按照“致富能手做村官、乡村能人当干部”的思路,采取“内选”、“回请”、“下派”、“外援”等途径,从农村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专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职工中选拨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配综合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人才担任村干部。建立“结对培养”、“设岗培养”、“跟踪培养”机制,采取在岗培训轮训、上挂下派锻炼、交流挂村任职等形式,根据村干部各自特点,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提前为村“两委”换届做好准备。 二、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不留“空档” 民政局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坚持“支部建在行业”与“支部建在协会”、“支部建在社区”相结合,以“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成立教体局党委、卫生局党委,把原归乡镇党委管理的农村中小学、卫生院党支部和党员转为主管部门党委管理,变“属地管理”为“条块管理结合”的“双重管理”,采取“独建、联建、挂靠”等形式新建党支部;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各学校、医疗机构认真开展“三培养”(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干部)和“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树立业务能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模范科室,激发党组织的活力。 三、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不留“空白”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采取“县乡财政投一点、县管党费拨一点、帮扶部门给一点、集体经济提一点、致富能人捐一点”的方式,筹集融资。进一步修订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依托村部积极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留“空壳” 大力实施“五依托五发展”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集体经济;依托集体土地,发展“土地流转型”集体经济;依托现有资产,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合作服务型”集体经济;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物业开发型”集体经济。)指导乡村在建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土(林)地发展特色种养业等方面重点突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