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捎来《西充时报》 013-11-16 20:08:3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这是一个1356平方公里,65万左右人口,以自己的风格与品牌公开发行的报纸。一周一报,当为《西充周报》。因其要及时性,故又定为“时报”。相对于农耕文化,一时一报,也算及时。该报创于2013年7月26日,由西充县旅居人士联谊会和县扶贫开发协会主办,主要是联谊、联信,属于非政府组织的平台,当然定有党政背景。到底我辈据此能够了解老家的变化与发展。
联谊会倡议“全国乡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主要对象自然是在外打工者及“旅居人士”,自然也包括我等在内。我的身份是1982年8月离开老家的,人是这年9月25日离开西充的,但心至今不可能离开。今年的正月初二还回了老家一次,在老家见了长辈子,看了晚辈们,也与亲友、老师、同学聚了两餐。距离1995年春节真正回到老家,已经有18年的间隔。但因公务关系,近年频频回到老家县城,也曾去异地出差,途经老家附近的公路,定然下车看看老家的青山。2011年7月9日,带着小孩回到距离老家老房子不及2000米的公路旁边停留半个小时,看看在建的成德南高速的“槐树服务站”。2013年的正月初二,为了体会驾车回老家的感觉与体会,终于将小汽车开至离家一百米的地方。
老家的年轻人确实外出务工经商了,老年、儿童、中年妇女在乡务农,许多家庭举家在外。老年在家乡留守,他们是“留守老人”、“孤独老人”和“凄楚老人”,儿女应是精神支柱,也是贴补家用的现金流来源。也许有年轻人因务工收入、因有安家置业或其他因素,确实有不闻、不问、不寄钱、不回家的“遗忘一族”,这联谊会提倡“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看似“倡议”,也有问责,还有道义劝告之用意。
好在我的老家有忠义的传统,老年人也有不愿意外出的习惯,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这种艰难选择如何协调,需要非政府组织帮助,更需要体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就近友爱与就地关心。如果村民小组、在乡的基层组织能够加强协调,再加上这类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与协调,相信这类活动,包括老家这《西充时报》能够显现相应的作用。
如果有一天这报纸能够挖掘老家的人文、掌故和忠义等故事,再加上对仗义、道义与友好行为予以传送,我定相信积极健康的信息,更加会显现出时代的烙印。
这是老乡老驻蓉办主任成春先生饶11月15日转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