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杜甫草堂的诗韵(下)
杜甫草堂(现在全称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 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走进杜甫草堂,映入我眼帘的是苍翠高耸的树木,一扇圆门上书“杜甫草堂”,那一扇圆门内似乎包罗了无尽的神秘。
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走进杜甫草堂,映入我眼帘的是苍翠高耸的树木,一扇圆门上书“杜甫草堂”,那一扇圆门内似乎包罗了无尽的神秘。
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走进杜甫草堂,映入我眼帘的是苍翠高耸的树木,一扇圆门上书“杜甫草堂”,那一扇圆门内似乎包罗了无尽的神秘。
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走进杜甫草堂,映入我眼帘的是苍翠高耸的树木,一扇圆门上书“杜甫草堂”,那一扇圆门内似乎包罗了无尽的神秘。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就是杜甫为自己的草堂的自画诗,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在这里他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 “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在那个年代因自身的不幸遭遇,由此而心系广大的百姓——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读来沉郁顿挫,扣人心弦。眼观草堂,耳边似乎听到诗人在表达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看见诗人正饱含着对颠沛流离的百姓们的同情心,也似乎听到了他为广大的民众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
远观杜甫草堂,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了,啊,原来是有点“洋味”了,那原本茅草盖屋的情景似乎也有了变化,让我感觉不出当年杜甫是如何为避“安史之乱”而自造草堂隐蔽此处的。我只感觉到杜甫大概也想时尚一把吧?
不过,说是说,毕竟还是想找回那一点点感觉,刚好晚报何先生也赶到了,于是一行四人沿着草堂漫步,总想感受一下草堂的清幽。找感觉,感觉还是来了,这里碧草绿树,林荫浓密,那一股热气此时已经被这幽静的园林替代了,再走进草屋,那古朴、典雅的环境倒真让我心静了一把……
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以及各种文物。文物除唐代的外,还有宋、元、明、清历代杜甫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其中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这里是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太阳还是炎热的,虽然走在林荫深处,依然感受不到清凉,脑海中猛然闪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的诗句,这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也流露出这一片草堂院落,在当时诗人眼中是多么的美好啊……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但在诗歌创作上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又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极大了反映了唐代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草堂是成都游客最集中的观光胜地。从正门进入,依次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这些建筑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我们刚好是自后向前踏访的,自然是先体验草堂的深幽,在观赏园内各类建筑和历代馆藏文物,最后从正门归来。
走出草堂突然有种感觉:杜甫当年流落成都,这是必然的,惟只有到四川,才能躲避那一场灾难!因为历史上早有如是说:成都是祖宗给我们选好的安全岛!不是吗?汶川如此特大的地震,也仅只给草堂带来微创,可见杜甫当年就视成都为宝地啊!吾以手加额:苍天有眼,护苍生于成都啊……
请接看下文:
《望江楼的魅力,锦江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