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024|评论: 62

[原创·贴图] 怀旧篇:我们曾经走过的中专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阵子,在论坛看到一篇贴子,说的是一批毕业于90年代的末期的中专委培生向政府讨要工作的事,勾起了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在这个“本科生满街走,研究生贱如狗‘的时代,一提到中专生,很多人都抱着嗤之以鼻的不屑态度,我也只能一笑置之。我相信,当年的中专生,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要工作或许只是个借口,更多的是想寻求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其实,只有从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那时的中专生是怎样的炙手可热,考一个中专又是多么的艰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多少农村子弟为之奋斗,不惜成为老三届、老四届、老五届,最后依然名落孙山,成为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现在的80后、90后很难懂得“中专生”的意义。因为,有了那一纸中专录取通知书,便可以宣告你从此跳出了“农门”,永远改变的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不仅如此,从被录取的那一天起,你就有了一个干部指标,毕业时你如果分配到政府机构,你就是一个干部,就是个公务员了。当然,那时“公务员”还不叫“公务员”,更谈不上“公务员热”,在国有企业“大好河山,一片红”的时代,大多数的人是不愿意进政府机关这种清水衙门的。读书免费、毕业分配、干部指标、非农户口、供应粮,那个时代的中专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何其的光宗耀祖啊。

我初中毕业是94年,在我毕业的前一年即93年,各大中专生院校,便开始了扩招,在原来统招的基础上,一个新名词----”委培生“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时,不太能理解这个”委培生“的含义,大概的意思就是分数比以往的中专分数线要低些,但出的钱却比统招生要多很多。当时的统招生大概一年就几百块钱吧,委培生基本上是1000至2000左右吧。

在94年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已会成为一名中专生,因为我的小叔、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姐都考上了大学,用老家的邻居都说我们家的孩子读书都读得。而且,我本身成绩也不错,也没想过自已会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

90年代初期,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很多机关、企业的工作人员纷纷辞职下海经商,并淘得了第一桶金。我的父亲也有点蠢蠢欲动,准备停薪留职,但是他很放心不下我。大中专生院校扩招政策当然是个好消息,名额多了,学好上了。但是在这个政策出台的同时,也有小道消息说,93年后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除了师范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外,其它院校的大中专生一律进入人才市场,也就是说可能分配,也可能不分配。当时父亲去意已定,他担心我上高中、考大学后再也享受不到分配工作的政策。在他看来,人都是现实的,他现在前途未卜,既然离开了,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回来求现在的领导给我谋个一工作,更何况人走茶凉,就是回来求人家,人家也不一定买帐。所以,当时父亲当时希望我能上中师或者中专,他认为如果运气好,我可能还赶得上分配的末班车。就算运气不好,靠着人情的”余温“,也会好办些。

  我采纳了父亲的建议,但是在选择学校时我们发生了分岐。在我们那时,毕业会考在前,中师和中专考试在后。会考时,你可以填高中的志愿,但是有规定市的重点高中、中师、中专是不能同时报考的,而且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是,我们是先填志愿再考试。重点高中显然是不能报的,父亲是希望我报中师,因为中师毕业后是必须分配的。一想起学校里那些年纪轻轻的老师,常常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捉弄,气得直抹眼泪的事我就头疼。那时的我大约也就15 岁的样子吧, 真的很担心自已能力不够,不能应付、把别人的孩子教育不好,误人子弟。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上中师。父亲又建议我农、林、水类的学校,虽然,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但是因为当时父母在乡上工作,家里也没种田地,所以,我也没真经八百的干过一天农活,所以提到农业我又摆头。结果,父子俩商量来商量去,综合了专业实用性和就业率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决定报医药类学校。其实,学医也是我从小的理想,读小学时,父亲带我到成都,多次的参观过华西医大的老校区,一直很喜欢那所大学,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就读于那所大学。

  考试应该是很轻松的,没有现在的孩子这般亚历山大,更没有当前高考的场面繁华,学校统一拉到一招待所一住就是三天。记得当年正在热播琼瑶的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白天考试晚上看电视连续剧,两样都没耽搁。

  说说当年发榜的情形,印象深刻。一张大红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名字,贴在镇上最显眼的位置,所有的考生就在里面查找自已的名字。。。。那情形真的叫“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年,我们那所学校,100多人考试,中师、中专上线也就10来个人,其中统招也只有一人,录取率也只有10%左右。不出父亲所料,我超了中师分数线很多,但离中专统招线还有一段距离,最后被一所省重点中专四年制医学专业录取,委培,带干部指标,转户口,学费一年1500元。在当时平均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的年代,我的学费是一个在岗工作人员不吃不喝的一年全部收入。真的是价格不菲。其实,当时我心里挺难过的,我一直自责,觉得自已为什么学习不更努力一点考上统招呢,我四年下来学费就要将近一万元,这需要倾其所有,将家底掏空啊。不过,父亲倒没象我这般愁眉苦脸,他说,原本想我上中专后,就搬到城里的新家,想买台彩电的,我这一上学彩电的计划就泡汤了。不过,还好。幸得只有你一个孩子,爸爸还供得起。如果再有一个孩子的话,那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好哇。虽然事隔多年,父亲的话犹然在耳,我也非常的庆幸我有这样一个爱我如命的父亲。

  就这样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开始了我的四年中专生活。。。不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印象似乎没有论坛网友提到的跟哪个单位签订委培合同书一事儿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7-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身受,我们的身上印有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有些许的惋惜。我和楼主也有相似的经历,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乡里一名赤脚医生,母亲是营中77级的毕业生,爷爷是村里一名会计。小时耳边常常听到的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家无读书子官从何来”“有时早晨赖床时耳畔就会响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上学后是“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样的为人处事。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也没花费太多的力气,一直算是顺风顺水。初中毕业时,我家建起了全村唯一的楼房。中考时,我也以全县前30名的成绩中榜。当时的家里情况和观念是一个孩子如果能早点就业就可以大大减轻家庭的负担。当时我们一年的学费已经要5000多了,父亲的手艺已经远远不能支撑家里的开支,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三年的中专生活,转瞬间即逝 ,但每次拿到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我心里都有 一种莫名的不安,因为这是父亲从1楼搬着100来斤的货物到10多层楼挣来的血汗钱。所以我在校期间,尽量的节俭 ,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早点毕业,参加工作.......

发表于 2014-7-2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你写的每一个字,你很了不起,很佩服你,期待你的下文,
发表于 2014-7-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考中专比高中难多了。
发表于 2014-7-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哦。我是2班。95级有个群,你加没得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抚琴听枫 发表于 2014-6-28 18:36
那些迷茫和追寻,总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发生。个人的命运总是离不开时代的束缚,很写实的帖文!必须赞一个

你可别总说好嘛,下次给点建设性的意见,找到:)有了差距,我才会有动力哈。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天涯行者 发表于 2014-6-28 15:48
人生就是这样坎坷不平,起起沉沉。你的这篇日志勾起了那个时代”中(师)专生“太多的回忆。我上初中比你还 ...

谢谢你精心的回复。我如果不回复,可真的都有点儿过意不去哈。你说你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学教师,那么想必早已经不是中专文化,是不是?我也是这样!常常有人问我:毕业于哪个学校?我一般都以那所中专的校名答之。当然,那所中专早已晋升为一所学院。然后,有的细心人又为很惊奇的说:“原来你是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啊?”我也只能一笑置之。不可否认,高考是一块试金石,而我们没有经过这块“试金石”考验的中专生,似乎总有些底气不足,虽然,明明知道自已不比别人差。
当然,也有让我们可以为之自豪的例子。我有个校友,中专毕业后分配在一国营企业的附属医院,刚开始几年还好,后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下岗。当时,也是想跳槽到其它医院工作,只是一岗难求。最后,一咬牙到一个培训学校报了名,复习一年不到的时间吧,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的本科,后来又在三军医大读研,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基础在那儿,也不是什么神话。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出来了,很好,谢谢!不管敦长敦短,敦好敦坏,也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了。

发表于 2014-6-3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过

发表于 2014-6-2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企业的中专生差不多都下岗了吧。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6-28 18:3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迷茫和追寻,总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发生。个人的命运总是离不开时代的束缚,很写实的帖文!必须赞一个

发表于 2014-6-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的蔽塞,造成我们农村的初中生都争靠中专和中师,后来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落伍了。
发表于 2014-6-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天涯行者 发表于 2014-6-28 15:48
人生就是这样坎坷不平,起起沉沉。你的这篇日志勾起了那个时代”中(师)专生“太多的回忆。我上初中比你还 ...

那时代,城里的99%都考高中切了,农村的99%都考中专或中师去了!
发表于 2014-6-2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是这样坎坷不平,起起沉沉。你的这篇日志勾起了那个时代”中(师)专生“太多的回忆。我上初中比你还要稍晚一些。为了跳出农门,初三那年做过的试卷足足有课桌那么高。现在虽为一中学老师,但也颇感惋惜,中考好歹也是全县前一百位。现在想想若上高中,说定也会考个重本,但人生永远没有如果。

发表于 2014-6-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中专生,师范生是成绩最好的,中等的就上高中,差的就出去打工,自找出路。
发表于 2014-6-2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可已写一篇自传体了!不错哟!: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审核的速度严重影响我发贴的积极性,太慢,有待改进哈!
如果不能出来,我也只有下次再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人生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当你拼命的想抓住点什么的时候,它却毫不留情的从你的指尖溜走,当你心平气和的放下时,它又悄无声息的来到你的面前,让你喜不自禁。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正当我安下心来,为8月的分配考试作准备时,却意外的收到我们老家一位阿姨打来的电话,让我到郊县的一家县医院报到。。。意外啊,喜从天降?原来,这位阿姨是我们村早些年,考学出来,现在是市内某医院一个科室的负责人,那天,我一家一家医院找工作时正好走到她们医院。。。我刚好不认识她,她倒是记住了我,也把我的事放在了心上。。。

  就这样,我来到了这家县医院,当然,我不是分配,就连招聘都不是(没有资格),只是以见习护士的身份,以学习为目的,不发工资的,医院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学习结束,该去偏远山区当乡村医生还去边远山区。不过,我还是好高兴啊,我是石头缝里那一株不起眼的狗尾巴草,但我要以张扬的姿态,去迎接明天的太阳,我要怒放的生命。。。

  前面我就说过,中专四年所有的假期我都在苦练基本功,而且,得益于学校的远见之明,我们有一年的护理课。所以,理论加实践,当个护士。我,绰绰有余了。为了多学知识,我主动要求帮那些年纪大些的阿姨值夜班,这样我也在很短的时间里跟科室的医生混了个脸熟。

  当时我所在的是外科,外科的工作量不比其它科室那样均匀。有时候,一场车祸,拉回来一车的伤员,人满为患,连走廊都住上了。医生们更是忙得晕头转向,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抓住机会帮着打打下手,缝缝针、写写病历这些的,医生们也比较乐意我的帮忙。就是在这样一次“打酱油”时,让我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一天我趴在桌上专心致志帮忙写病历的晚上。科室的主任带了一个刚分进医院的见习医生查房回来(平时主任一般是值夜班的),然后,他就给那个见习生讲病案。。。讲着讲着,可能见习生思想有些开小差,主任很突兀的提了一个问题,关于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那个见习生支支吾吾、断断续续答不上来,主任有些不悦,转头让我回答。其实,也不是我学的比别人好多少,只是主任提问,他回答时,让我有了一个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因为打了个时间差,我在他回答的基础上作了更正和补充,所以当我很流畅的说出了主任想要的答案时,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赞许。然后,他问我,是哪个学校毕来的?我说出了我所读的那所中专的名字;接着他又问那个见习生,毕业于哪个学校?川北医学院,现在亦清晰记得他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主任有些轻簚的指着我对那个见习生说,她应该去读川北医学院,你应该去读她上的那所中专。当他知道我的“身份”后,就说,让我别干护理,专心做他徒弟。“好好学,踏实干,不然以后出去别说你是我徒弟”。---这是他对我的初次训戒。若干年后,当年的主任升为了院长。。。再若干年后,他因为贪污上千万被收监。。。可是,一想到他总是想到他那句话---“好好学,踏实干,不然以后出去别说你是我徒弟”。
  
  也是我的运气好,在外科干了一个多月,适逢医院内科分科。一个女孩子,去内科吧!在主任的推荐下,我,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县医院的一名没有编制的临时的内科医生。啊,我终于当医生了,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我记得那天我跑到太阳底下,用双手捂着脸,喜极而泣。 那时离人事局的分配大约还有10来天吧,我放弃了分配,白白浪费了那个干部指标。

  内科上班的日子是痛并快乐的。那时,也就20岁不到的样子吧,长着一张娃娃脸,给病人看病时,病人总误认为是实习生,问东问西。你多大啊?答:23。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啊?答:泸州医学院!。。。谁说撒谎不脸红啊?心虚的很,象个小偷,恨不得有个地缝可以钻进去。经常把自已裹在一套套深色的职业装里、画难看的妆,甚至不惜把整齐的头发烫卷,以期望把自已伪装的老成些。多年后,他看我那时的照片,百思不得其解:明摆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却过早的走“性感”路线。我只能以苦笑答之,情非得已。

  在那家医院工作不到一年,最开心的事是有一次领到1000多元工资。1000元,1999年,当时觉得钱好多啊,一下子竟然觉得不知道该怎样花好?跑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人发了个红包,大家都乐开了花。50元到1000元的距离,不仅仅是是开心、充实和骄傲。

  后来,我参加某医科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被录取离开了那家医院。写到此,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人生就是这样,七弯八拐、兜兜转转、绕来绕去,我又回到了原点。没有参加高考,我还是上了大学,了却了当年夙愿,不枉此生。

  大学期间,《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我也及时考取了资格证。毕业时已是欣欣向荣的20世纪,家里状况比较稳定,父亲希望我再多读几年,但我执意不肯。

  毕业证、资格证我都有了,我不会再象几年前,一工作难求。我原以为,我会顺着医学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远。。。可是,一段感情的纠葛,却让我的医学之路嘎然而止。。。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那阵子,我常常感到很孤独,一个人跑到人潮汹涌的车站,看人来人往,不知道自已的路该往何方?突然就对医学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父亲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他相信只要是他女儿决定的永远都是对的。我再次流泪。。。就这样我放弃了我整整学了8年的医学专业,而选择了一条与医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生之路。一切从零开始,一点一滴,从头学起,从无到有,慢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写到此,似乎该说点什么?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彷徨、迷惑、挣扎着。。。去留不过瞬间事,但是,人生,总要坚持点什么,就这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第二天,我起了个太早,带着学校自制的推荐表,从中心城区走到郊区,从市医院走到区医院、又从妇女儿童医院走到老年病专科医院、再从红十字会医院走到天主教医院。。。整整10公里的路程,公立的、私立的,大大小小也有近十家医院吧!我凭着那点儿初牛犊不怕虎的胆量,每次径直走到医院护士总长的办公室,跟领导说,我虽然是医学志业毕业生,可是我已经有四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了,我扎针又轻、又稳、又准,我服务态度极佳,除了个子矮一点,挂输液瓶需要踮脚外,完全符合一个护理人员的标准。请求别人给我一个机会,只要一个月,你就可以试出真假,如果我不行,完全可以开除我,我不会讨要一分工资。。。面对我的真诚恳求,很多人表示了理解和赞许,但是她们会找出“暂时不需要人”“要专业对口人员”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婉言谢绝我。没有任何一个人拿过我手里的资料翻阅,了解我是不是一个象自已所说的那样优秀的人。

有些失望,但是我不甘心,从主城区走到郊区,近10公里的路程,我没有喝过一口水,不是舍不得钱买水喝,而是没有那个心情。。。最后,我来到市肿瘤医院,那是一家刚刚落成的医院,崭新门诊部,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我感觉“他”在向我招手。我想,这家医院肯定要新招录人!我直闯护理部,故伎重演,跟护士长说明了来意。护士长突然就乐了,说,你这个丫头挺有意思的!你敢于让我给你一个月的机会,我相信你还是有些底气的。其实不用一个月,只要一个星期,我就可以知道你肚里有货没货。。。从个人来讲,她非常愿意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但是她很遗憾的告诉我,我来晚了一步,她们医院刚刚招录一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又是专业不对口。

  从肿瘤医院出来,我望了望剩下的最后一家医院----精神病医院。其实,当时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我不知道自已要不要再进去一试,“精神病”这三个字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进去,工作是我得以在这个世间生存必备条件,我要工作,我在心里呐喊。这家精神病医院的护士长是个特别好的人,是这十多家医院中,唯一接过我手里的推荐表,仔细阅读的人,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完美的天使。只要她看我的档案,我就有戏,我心想。果然,当她看到我专业课分数非常高,有些甚至是满分时,她对我缩放了笑容,说象我这样的好苗子不从医,真是可惜了。她们医院现在暂时是不需要进人的,但她愿意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如果有机会,她愿意让我一试。

  其实,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枉然,没有人会给我打电话,没人愿意让我去试岗。但是,在那个如火的夏日,没有受人白眼,还能受到一丝宽慰已经让我感激涕零了。

  算了,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莫强求,听天由命, 就去那个偏远的乡镇做一辈子乡村医生吧!野百合也会有春天的,我跟自已说。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谢谢!你别笑啊,你一笑,我就不好意思把自家“丑姑娘”带出来给大家看了。
发表于 2014-6-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了!拜读了!;P;P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