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贴是美德!
内江的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交通不畅,各处道路建设极为滞后。~~~~特别是一些跨地区的线路,在内江区域就是坑坑洼洼,水、泥交替;一跨过边界就是宽阔、平整的水泥沥青路面。
2、缺乏支柱性产业。就内江市区周边来说,过去的一些企业基本处于破产、停产状态,如:西林大桥头的西南医疗设备厂,沱桥头的 制药厂、水泥厂(污染太重,关停是必须的),壕子口的棉纺厂、锻压机床厂,蟠龙冲的碳素厂,乐贤镇的内江肉联厂(被江苏雨润收购)、内江酒厂(被华润收购),小河口镇的沱果厂(现被台资收购),椑木镇的糖厂、内江峨柴公司、史家水泥厂、银山化工,高桥镇的电器厂、造纸厂,田家镇的筑路机械厂等。诚然,这些年内江也搞了两个开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但都不具备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实力。
3、内江消费水平过高。在川南地区,内江是名符其实的价格高地。如房价、餐饮等几乎可以和成都媲美。这种状况很不利,内江想发展,你就得放低架子,成为洼地!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城市,整天只知道炒一条路,做着区位优势的春梦,开口就漫天要价,妄图吃饱一顿管三年,这样会把人吓跑滴!!!发展要靠脚踏实地的真功夫,扯虎皮、擂大鼓、搞虚架子是要不得滴。炒作只是高消费的一个原因,除此而外,各种收费更是推高消费的幕后黑手。内江的出租车过河就得加1块钱的过桥费~~~~为什么要收,有关部门肯定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再多的理由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内江的企业不足,财政自然困难,于是,为维持各种开销,想法设法收费就成为必然!既然如此,第一条的现象就非常正常。那为什么政府不能精简机构、减少吃皇粮的人员呢?为什么不能从源头上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有种论调叫做消费了的才算GDP,既然没有能力投入建设,那就想方设法消费~~~~~这也是GDP挂帅下的变态理论吧。所以,政府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观念了????求求内江的“父母”们,过两年艰苦日子吧,你们苦两年,内江人民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啊~~~~内江成了洼地,自然人聚财聚,内江人民才有创造更多财富的动力与条件啊~~~内江人民都幸福了,你们这些做“父母”的想苦也难啊!当爹妈的要是把儿子本打算拿去买鸡崽儿的钱都拿去割嘎嘎吃了,他还想顿顿吃鸡蛋,可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