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95|评论: 3

[交流共享] 【天府名人】谐剧创始人王永梭二三事 (成都城市在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7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府名人】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二三事
                                                                                               (成都城市在线)


  •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15年生,今年(1997)整整82岁了。
  •   当值生辰,他写了四句纪念词:    悠悠三万曰,不觉鬓如霜。    一出《卖膏药》,哭笑两辉煌!





    许多人都知道,《卖膏药》是他的第一个谐剧,首演于1939年冬,在合江。他扮演一个卖膏药的,一个人在广场上扯圈子,出售狗皮膏药。由于拳腿硬实,行话地道,演得维妙维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正如他的老师曹禺先生1940年在江安国立剧专迎新会上对这个节目的评说:“王永梭是用白描的手法,朴素地演活了一个流浪的江湖艺人。”


    这个戏,短短八分钟,他演得最多,演得最久。1994年“创始谐剧55周年”在成都锦城艺术宫的舞台上,他又演了《卖膏药》。他说,争取1999年谐剧60周年再演出这个戏。


    王永梭一生经历很多,酸甜苦辣,丰富多样,就我所知介绍几则,让我们从侧面认识这位“剧坛上名副其实的个体户,个体户中独树一帆的冒尖户”(魏明伦赠诗中的名句)的点滴风采。


    一定是个好演员


    1934年,王永梭在崇宁县(现郫县唐昌镇)跟拳术师李飞龙学练拳术,参与了一次有趣的演出。当时,《太阳起山墩墩》的民歌异常流行,他同几位青年朋友,扮成村姑上山割草,跳起了镰刀舞。他扮演幺妹,怕羞,决定用花头巾遮着眼睛跳。这时,一面是留声机伴奏,一面是纵情狂舞,王永梭蒙起双眼终于从万年台上跳到台下去了。台下全是青石板铺成,幸好被观众接住,没有受伤,再由台下几个人把他推回台上去。这一意外事故,却让演出大获成功。有人在背后取笑说:“王永梭学戏,一定是个好演员,因为别人演戏是敢于不要脸,他是既不要脸,又不要命。”


    真的学戏了


    1940年秋,王永梭考上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他真的去学戏了。国立剧专是全国戏剧最高学府,由南京迁来四川江安。他选修的是编剧、导演,表演基本训练则是全校的一门主课。入学不久,班上一次茶会,欢迎三位师长出席:一位是余上源校长,一位是教务主任万家宝(曹禺),另一位是科主任杨村彬先生。教室的黑板上写了“茶会”两个大字。王永梭即兴发言:“为什么今晚叫做茶会呢?茶会,就是会上要喝茶——不仅要喝茶,主要是邀请三位师长和我们相聚在一起。你看,他们三位都移驾光临了(全场鼓掌。他手指茶字中间的人字)。这个人字,就是我们的余校长;(又指茶字上面的草头)这就是万主任(曹禺);(最后指茶字下面的木字)至于这个木字,当然是指我们的科主任杨村彬先生了。(全场鼓掌)为什么余校长正坐当中呢。因为他是我们的校长,又是劳苦功高的剧专创始人。”(长时间的鼓掌)他随即唱道:


    茶会,茶会,老师同学今晚来聚会,我们都是亲弟兄,我们都是亲姐妹,虽然不是骨肉亲,却比那亲生骨肉还要亲几倍!


    全场热烈鼓掌,师长们频频点头,男女同学都称道他想得真快,也想得真巧。


    在成都首次表演谐剧


    1943年7月,王永梭学业期满。他把他一个人表演的节目,正式命名为谐剧。次年初,他在成都参加一个训练单位的表演,晚会上有八个川剧折子戏,一时挤不进演出,该单位也没有把谐剧放在眼里。既来之,则安之。他一直忍辱负重地等川剧结束到下夜一点左右。当时下偏东雨,观众无法退场,他才被安排上台。第一个节目,他说:“欣逢贵校学员毕业,特地带来一支古老的毕业的歌。”(用《苏武牧羊》老调唱新词)——

    毕业,毕业我晓得:

    一同受训练,半年费心血,

    到今天,考了试,考试及了格。

    这叫毕业了,也叫毕了业,

    也叫业毕了,也叫了毕业。

    祝愿诸位毕业之后展开大事业!

    接着,他又朗诵李白《送友人》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遊子意,落曰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顿时全场活跃,特别是《卖膏药》压底,掌声和着雨声把晚会引向了高潮。


    在重庆第一次公演谐剧


    1944年夏季,王永梭应邀去重庆大阳沟一川大戏院举办第一次谐剧公演。一川是个川剧院,团主是川剧名家魏香廷。谐剧加在川剧开演之前。《新蜀报》上登了醒目的广告。


    有趣的是,剧院经理李某同他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经理:王先生,你的班子好久到?

    王:(愕然)我没有班子,就我一个人。

    经理:(把对方上下一打量)就你一个人?那,你的行头(指戏装什物)好久到呢?

    王:我没有行头,只有这么个编织袋。

    经理与王对话之后,立即通知《新蜀报》把原订一周的广告改为三天。


    第一场公演成功。当王永梭表演《卖膏药》时,坐在前排的老拳术家余法斋突然站起来喊:“对红心呵!”(意思是好角色,真功夫)博得全场掌声笑声不止。李经理赶紧又把广告改成一星期。


    公演结束。由洪深、马彦祥、吴祖光、阎哲圣四位老师联名推介王永梭参加曹家奄文化会堂“全国文艺界文艺欣赏会”,会上有史东山谈导演,舒绣文朗诵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曹禺老师和白杨朗诵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第二场,最后王永梭表演了四个节目:《家》、《孩子和鞋子》、《赶汽车》和《卖膏药》,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次日,陪都各大报纸都有评介和报道,王永梭和“谐剧”那个陌生的名字,在全国范围内便不胫而走了。


    在南京演出《卖膏药》


    1948年,在南京,他应邀在中训团新闻训练班教演谐剧。王永梭选的戏码还是《卖膏药》。剧场效果平平,也没有翻场。第二天,一位当晚曾看过戏的剧专校友对他说:“节目没有选好。新闻训练班就是国民党的政工训练班,受训的都是政工人员,一报节目,他们就不满,认为是有意讽刺他们。因为当时人们都骂他们是卖狗皮膏药的。”两人忍不住哑然失笑。


    评论种种


    1958年王永梭的谐剧被毁誉不一,有人骂他是“个人英雄主义”(《国民公报》);有人夸他是“有声的动的漫画”(《新民报》);李亚群部长称赞谐剧是“四川特有的一朵奇花”;他的老师文艺评论家张真在《人民戏剧》1980年第7期上撰文说:“谐剧,似乎仅仅以诙谐讨人喜欢,然而仅仅是诙谐而已吗?人们看到了卓别林式的喜剧人物,却又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文作者:江学)





王永梭谐剧《卖膏药》(1939年作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0-2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5_136:}{:5_136:}{:5_136:}{:5_136:}{:5_136:}{:4_119:}{:4_119:}{:4_119:}{:4_119:}{:4_119:}:victory::victory: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0-2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视频太遗憾了

发表于 2014-10-2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