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33|评论: 9

[原创]灾区板房过春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从九寨沟到江油市

  09年元月19日,我和爱人踏上九寨沟开往绵阳市的长途客车,去到江油探望居住在活动板房里的父母和在江油读初一的女儿。我们将在江油的“西山太白大道灾民安置点”的活动板房里,度过牛年春节。

  我的父母是九寨沟的退休干部,本来居住在江油城北的“九寨沟干休所”里。由于“5.12”汶川大地震,他们居住的干休所的一座楼被鉴定为危房,无法继续居住。我们给父母说过多次,要求他们回九寨沟生活。但一来他们的家具(很旧很破烂)和家用电器没有地方存放;二来他们已经在江油生活了十多年,早已习惯并喜欢上了那里的气候和生活方式;三是由于我们仍在单位上的公房里住,只有一个卧室,实在也住不下(在九寨沟新区买的房屋手续没有办完,也没来得及装修,无法居住)。因此,他们坚持留在江油生活,并在九寨沟和江油方面的帮助下,在江油市西山太白大道的灾民安置点分到了三间活动板房。

  我们曾经很担心父母在板房里的生活。但父母似乎在那里过得不错,坚持要在板房过春节。我们只得到江油来,和父母和女儿团聚。同时,也有点好奇,板房里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们乘坐的客车翻过九寨沟和平武交界的黄土梁(杜鹃山),下到平武县城,感觉到气候明显变暖和了。九寨沟真的很冷。

  平武县也是这次地震重灾县。在平武,我看到了一幅很有创意的标语“只因有您,我们心怀感激”。这幅标语上下排列,把前句的“因”和后句的“心”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恩”字。既与平武著名景点“报恩寺”结合,又体现了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这样有创意的宣传标语,我很少看到。

  平武到江油途中,要经过一个叫“南坝”的小镇。“5.12”以前,南坝是个繁荣的小镇,从江油到九寨沟往返的客车,许多都要在南坝停车吃饭。而现在,客车只在平武停留。那个曾经很繁荣、将来会更繁荣但现在正在重建的“南坝”,在乘客们的感叹中,在车窗外很快晃过,留下那忙碌和不屈的身影在我的脑海。

  汽车行进到平武和江油以及北川交界的地方时,我们看到了两边的山坡好像被扒了层皮,满目疮痍。而山脚下则一片废墟。在废墟的旁边或原址上,一栋栋房屋正在修建中。有的地方,山上垮塌下来的土石,把河道挤压得变窄了。

  沿途都是忙碌的修建场面,到处都是红旗和大型横幅。我看到的最清楚的横幅是“山东潍坊三建援建桂溪卫生院”,还有“山东潍坊援建......”等等。可惜,客车没有停留,我没能拍下照片。

  然后,我看到了这一路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有许多军车,绿油油的军车,满载着救灾物资,满身风尘,一辆辆结队从江油方向向北川或平武开过来。乘客们低声欢呼起来。我们共遇到三队这样的军车。我们欢呼了三次。

  我看到打头的军车头上打着标语:“川藏线钢铁汽车团”,随后的汽车上有“两山作战功臣连”字样。应该是成都军区的部队。

  我们的客车停靠在路边,等待军车通行。车上的乘客满怀敬意的注视着车队通过。我用手机拍下了几幅照片,可惜大多很模糊(手机不好,车速也很快)。选了两张,贴在下面。

  

  

  下午两点过,我们平安抵达江油市。到达江油仅仅一天,我就处处感受到受灾群众得到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全方位的。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有令人感动的关心和体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d

发表于 2009-1-2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板房生活初体验

  19日下午2点左右,我们按照父母的叮嘱,在江油“五建司”处下车。父亲和我女儿早已等在那里。父亲满面笑容,女儿欢呼雀跃。

  父亲骑着一辆江油老人常骑的那种三轮自行车,女儿坐在后座上。我们则带着大包小包坐上了一辆机动三轮车,跟在父亲的三轮自行车后面,向西山太白大道安置点行进。

  不多久,在城郊的太白大道两旁的大片土地上,我们见到一排排板房整齐的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

  太白大道尽头,紧挨着太白大道的第一排板房中的1、2、3号房,就是我们的家了。下了车,安顿好行李,稍事休息后,我们来到父母居住的2号房,和父母以及女儿说会儿话。2号房是我们家的中心,既是父母卧室,又是全家的饭厅和客厅。我们住1号房,女儿暂时住3号,待我的小妹妹一家来后,女儿要到1号房来和我们挤--呵呵,房间和床都不够。

  板房的规格和型号都是统一的,每间都一样大小。根据我的目测,应该是4米宽6米进深,面积应该是24个平方米--不一定准确哈。

  厨房和厕所是公用的。由于厨房在我们1号房旁边,其他板房住户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厨房做饭,很不方便,因此,这间厨房几乎成了我们家专用的。厨房外面墙壁旁,安装了7、8个水龙头和水槽,供板房住户们使用。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虽然离厨房近,不过离厕所就很远了。上厕所非常不方便。相信很多板房住户有同感。当然,大灾之后,有目前这样的临时安身处,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办法,这点问题还是可以克服的。

  厨房外侧,是一片空地。我的父母农民出生,虽然工作多年,但仍然脱不了农民本色---见不得空地,见了空地就想方设法要把它种上点什么,瓜果蔬菜、葱葱蒜苗什么的,不种点什么在空地上,他们心里发慌。

  

  板房里很暖和,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冷。只要人在板房里,电取暖炉一天到晚都开着。据父母说,板房里只要没有用电炉和明火,用电是不限制的。用水也不限制。只是每月每间板房缴纳电费3元、水费3元、垃圾费6元!费用如此之低!完全可以说是象征性的!

  据说原先是打算每间房收十几元电费的,但很多住户不交,收费方无可奈何,只得降低到目前的水平。呵呵。

  我看到了江油方面对受灾群众应有的宽容。

  聊了一会儿,我走出板房,到外面随便溜达。

  我看见每间板房的门上都贴了幅宣传画。

  

  宣传画是卫生局和爱卫会以及健康所贴的,内容是关于卫生和日常生活方面的。

  我对这幅宣传画感兴趣的不是它对居住板房应该注意的生活常识详尽的说明(这些是卫生部门应该做的,是他的职责),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头一句:居住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您们好!它没有说:灾民们,也没有说,你们好。它说的是市民们,您们好。呵呵,这是个小事,不过我从中看到的是以人为本,看到了江油政府部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态度。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没有发言权。但应该说,这幅宣传画给我印象不错。

  每排板房都有两个灭火装置和消防宣传画。

  

  我们这排板房的尽头,是板房小区的入口。几个年轻人在挂灯笼。

  

  其实,不仅小区在挂,就连太白大道的路灯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这些红灯笼给灾区的第一个春节,平添了许多喜气,让人看着振奋。

  

  

  

  信步往板房深处走去,见到两男一女三位工作人员在贴什么。估计又是宣传画什么的。走进一看,果不其然,是安全用电须知。不用说,是电力部门的。

  两位男工作人员在忙着贴,女工作人员见人就发一个绿纸,满面微笑,很有礼貌。

  

  

  再往里走过几排板房,就是厕所了。我进去方便。厕所不很大,水泥地面很粗糙。有6个蹲位,一个马桶。马桶旁有个不锈钢栏杆扶手。应该是给残疾人和老人准备的。厕所地面很干净,但味很浓。个人印象是厕所修得不好。但有人管理和清洗。

  板房区不知道有多大,我也没有走完。随便走了一会,我回到了我们的居住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1路公汽多美人

  我们到达江油时才2点左右,安顿好并溜达一圈后,也不过3、4点钟。时间尚早,我们决定进城去“摩尔码”买些生活用品。女儿自告奋勇地要给我们带路。在她牵引下,我们穿过大道来到对面公共汽车站牌下。

  西山太白大道安置点离城很远的,公共汽车要走3、4站路才到江油城边的“五建司”站,进城还要好几站路。经过安置点的公共汽车有两路,他们是1路和8路。其中8路是无人售票车。

  我抬头看到1路和8路车的站牌清楚的标明我们的位置是“西山太白大道安置点”。其实,在来江油前,我只知道父母在“西山”附近的板房里,具体叫什么地方,根本不知道。看到站牌,我才知道,我们居住的这片板房区,叫做“西山太白大道安置点”。

  1路的终点是五建司,很明显,西山安置点站是1路刻意绕过的站点;而8路,终点就是西山安置点,应该是原先路线的延长。这两路公汽是特意经过安置点以方便“居住在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的。呵呵,我心里很愉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久,一辆1路车过来了。我们上了车。售票员是个穿蓝色羽绒服的姑娘。不是特别漂亮。

  不久,到了板房的下一站,她报了站名后,看到一位老人走下汽车梯步时有些摇晃,连忙向老人紧跨两步,伸手去搀扶。老人看来也没有什么,在女售票员的手到达身后时,老人已经顺利的下了车,头也没回,并不知道自己身后有一双援助的手。

  到了板房的下一站,一个老婆婆上了车,在上梯步时,我见到这个女售票员又伸出了手,要搀扶老婆婆。不过,看来老婆婆对自己很自信,几步跨上来,坐了下来。对售票员的手置之不理,也没有说谢谢。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售票员收回手,开始售票。一切都按部就班。

  最初我看这个售票员姑娘并不特别漂亮,但她伸手搀扶的这两个动作,让我感觉非常和谐。这一瞬间的她是如此美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久,车到五建司站,驾驶员向窗外的一个岗亭喊道:“13班,014”。可能是个什么管理程序。

  最初我以为,售票员帮助老人这是个别现象。因为我在成都读过书,我的印象是成都公汽的女售票员吵架的功夫天下无敌(当年是这样,现在不了解)。然而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多次乘坐1路车,感觉到1路车售票员很敬业。特别是今天(22日),我见到的这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她在到站时,一直守在一位老婆婆旁边,由于人多,她一面搀扶老婆婆走向后面车门,一面对着驾驶员喊:“还有一个老婆婆没下!还有一个老婆婆没下!还有一个老婆婆没下!”,见老婆婆下车站稳后,才说:“好了!”。于是继续前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样看来,1路公共汽车是有严格管理的,对售票员是有严格要求的。不知道其他路公共汽车是不是也是这样,如果是,我想,江油的公共汽车管理部门是挺不错的。

  我还注意到,在1路公共汽车从安置点出发后,只要没有出板房区,从板房出来的人们可以随时招手搭乘公共汽车,而1路公汽会随时停下,搭载“居住在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而一旦出了板房区,公汽就只在站点停留。

  呵呵,看来,“居住在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出行是很方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板房生活的便与不便
  
  
  在板房里生活当然和过去在自己家里生活不同。
  过去,大家上厕所不用跑远路,在家里就能解决。而现在,不管白天黑夜,如果希望房间里空气清新,就得多跑几步并忍受公共厕所里刺鼻的味道解决内急;
  过去,大家洗澡很方便,在家里一拧开关,热水就喷薄而出,也不用担心感冒。而现在,在板房洗澡,如果不想跑远,就只有自己烧几壶热水,蘸水搓澡了;呵呵。
  过去,邻居都是互相熟悉的,周围环境都是适应的。而现在,邻居们天各一方,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很不习惯;
  过去,邻居家的宠物都是很乖的,名字也是很可爱。而现在,隔壁板房里的小狗,也许就和你们家孩子同名!呵呵。
  陌生的人们,彼此隔“板”而居,鸡犬之声相闻,呼吸声气相通,但却有的相处和睦,有的并不和谐。
  我女儿很爱小动物。她和同学在公园玩时,一个阿姨送给她一条很可爱的小狗--豆豆。女儿每天都和小狗一起疯玩。可是,住同一排板房的另一家人,他们的女儿小名也叫“豆豆”!他们无法忍受一条小狗和他们的宝宝同名。于是找到我父母大吵大闹。没办法,改名吧。可是,那小狗只认豆豆这个名。怎么办,那就叫“旦旦”吧。问题解决,只是辛苦女儿了,要念多次“旦旦”,那小狗才搞清楚是在叫它。呵呵。
  板房生活尽管不如家里方便,但政府还是尽力为大家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以方便“居住在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
  我注意到,在板房区,有体育器械和活动场地,有专门的乒乓球活动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医疗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便民超市(不过看来生意不怎么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消防站、警务点,甚至还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该还有其他相关管理机构。
  
  整个板房区的管理机构和设施还是算很完善的。“居住在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有事时,还是能找到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的。
  

发表于 2009-1-2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无论灾难多重,生活仍将继续
  
  2008年的中国,大灾突临。十万生灵在那山崩地裂的一刻,离这个世界远去。百万灾民痛失家园。
  国家在这场大灾中的表现,不用我多说---总理在第一时间到达都江堰指挥救灾,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主流媒体宣传得也已经很充分。我想,在这场大灾难中,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关心和支持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凝聚力的。
  国家尽了最大努力救援、安置、重建;全国人民竭尽全力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关心和支持。灾区受灾群众当然心怀感激。
  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愿意看到灾区的孩子们在摄像机镜头前唱“感恩的心”,我仍然不愿意看到灾区的人们对着摄像机感激涕零。
  作为真正关心和支持灾区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无私援助,应该不会是为了换取灾区人们的感恩话语。他们的无私援助是人类中道德高尚的一群在同胞受难时的正常反应。我不认为灾区中的个别同胞的低素质会影响人们关怀支持灾区人们的爱心。
  作为灾区的同胞,对于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怀和支持,最好的感恩,就是振奋精神,重建家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而在板房区生活这一个星期里,我感觉板房里的人们,正是这样在做。他们有的痛失亲人,有的痛失家园。然而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这里的人们正在振奋精神,正在开始新的生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灾区人们知道,无论灾难多么重,无论伤痛有多深,太阳照常升起,生活仍将继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初一进香罗汉寺


  09年正月初一,我们也随大流去西山罗汉寺进香。
  人山人海。
  
  
  沿路都是卖高香和蜡烛纸钱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到了庙门前更是水泄不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进入庙里,到处都插着点燃的高香,只要有空地,人们就放鞭炮。至于是不是会吓着或伤着人,好象没人在意。特别是在燃烧的高香林里,要摔在燃烧的纸钱堆和高香下,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进了新修的第一个大殿(没有名字),只见殿里的菩萨和罗汉塑得很漂亮,宝像庄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第二个殿里,人们在叩头和求长明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个老外也带着一个年轻的中国女性和一个男孩子在殿里溜达。手拿相机,神态很安静、稳重。不时理理那中国男孩的衣服,还借着那女性的肩背写着什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出了大殿,我们到旁边的老罗汉寺去吃斋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罗汉寺也有菩萨。祈愿的人也很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到处都是系着六字真言在手上和脖子上的人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容易大家都吃完了斋饭,从侧门离开寺庙。
  我终于可以透口气了:庙里的香火和硝烟味太重了。


发表于 2009-1-28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