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寺位于成都大邑县西北金星乡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弯来弯去的,在山水间艰难的伸向大山深处。到达水泥路的尽头,下车眺望,白岩险峰高耸云端。那壁陡的险峰真是白色,象座椅的靠背。两边的山梁披着绿荫,缓缓而围,象座椅的扶手。金碧辉煌的神庙,就稳稳地坐落于这神奇的座椅之中。 据史料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圆寂前,告诉弟子娑伽:“我入灭后,尔等往震旦(即中国)雾中光明山(即现在大邑境内的雾中山主峰、支派以及相关的峨嵯二峰),山脉发源于昆仑,有七十二峰,为我授继之处,应严密护持,嗣后有圣者来居。”正如佛所授记,白岩寺地灵人杰,高僧辈出。早于东汉永平16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驾临雾中山创建白岩寺;清朝有雍正皇帝之师海量禅师,于嵯峨二峰下龙洞用大乘贝叶经板调伏度化神龙。在印度发掘的《伏藏经》记载:“峨嵯二峰居七十二峰之尾,宛如惊龙,首尾相顾,峨嵯峰峦浑厚,气势祥和圆满,为佛陀修行示迹所到之处”。经藏传佛教各派诸多大德反复印证,地处雾中山峨嵯二峰下的白岩寺便是佛陀修行示迹所到之处。 寺庙看点是 1.独特的藏地风格,有常见的转经筒;还有极为精致的印度佛塔,那可算得上建筑美学上的宝贵财富。2.参天古银杏,多由明朝僧人所种,据说还有一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秋季金色的树叶飞舞,煞是好看,据说是成都金秋观赏银杏的最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