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东巍巍的大巴山中,依山傍水间,怀抱着一座千年古镇,这就是四川恩阳古镇。 恩阳古镇是四川古镇中最具川北特色的民居群落的古镇。恩阳镇是古巴人的聚居区,位于巴中市区西南17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3万。
古镇历史:
恩阳的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今巴州)。 古镇主要景点:
(1)起凤桥:
建于清朝中期的起凤桥,青石铺就。《唢呐在金风中吹响》、《巴山游击队》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外景。 恩阳古镇起凤桥位于恩阳水码头旁、“望江茶馆”下侧,有彩凤飞天的优美传说。
(2)古街:
恩阳镇现在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高高低低的石阶被历史磨出深深的迹印,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呈现出古镇独特的生活和传统遗风。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据说,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恩阳古镇有三十七条古街,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虽经多次人为和天灾毁损,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九条街。其中明朝民居一条街即古镇今天的老场街最具特色。这条街有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
(3)民居:
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大户人家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这些窗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在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中,除了这些民居建筑外,还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代表性古建筑,他们都具有浓郁的川北民居风格。 (4)红色根据地 恩阳处于红四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1933-1935年,红四军在这里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保存较完整的还有8处,古镇墙壁、基石上依稀可见那时革命斗争的见证。红军还在这里设立了医院、学校等军民共用设施,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就读。 进入古镇的感悟 古镇有许多老茶馆,茶馆中一张桌子四张条凳,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三五人谈天说地,淡淡的茶香飘着浓浓的川北风情。这些茶馆虽不如城市中茶楼那种富丽堂皇,却透着几分古朴,有着城市茶楼无法相比的热闹,这也许是古镇人们精神生活的乐园。 当走过古镇的古街古楼,穿过青瓦房、青石板街道,看见街边也做着针线活的女人,边下棋或者也打牌的老人,甚至那些蜷在屋檐街角下打盹的土狗、土猫,都给人悠闲从容的自在感觉。老房子内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旧家具,如木雕床、八仙桌、条凳、躺椅、木脚盆、箩筐等,也让人万分亲切自然,一颗烦累的心特别放松。房屋形态结构,以及街道上的许多住户人家,许多还使用的传统的生活器皿、生活习俗、娱乐方式组成了古镇古味、淳朴闲道,完全体现在细节中。对比那些高大的古镇门楼、几进几出的宽阔院落、高耸挺立的牌坊,这些都只是古镇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完整的恩阳古镇,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体验到了一种日常难以得到的感悟,于无声处展现魅力。
时不时要去恩阳古镇走一趟,逐渐喜欢上了古镇的自然风景与慢生活的人文,还有哪些老人自发的,免费的,而且很配合的休闲秀。贴来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