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等一会儿,我马上回家了。”9日晚9时许,叶女士接到丈夫的电话。然而,丈夫却一夜未归,打手机也一直接不通。10日清早,叶女士等来的竟然是丈夫的死讯!
叶女士家住通川区罗江镇的街道上。丈夫在市内一家民办学校当保安。每天回家,叶女士的丈夫都要经过宣罗公路的起点——罗江大桥。
这段时间,有施工队伍在翻修罗江大桥,桥面的一半已经被铲去,过往车辆挤在尚未施工的另一半桥面上通行。有目击者说,10月4日,一辆大车在错车时将后轮开到了大桥的人行道上,被压断的人行道预制板掉了下去,一个大大的窟窿从此横亘在人行道上,龇牙咧嘴,狰狞得可怕——窟窿下,是13.5米高的河滩。
罗江镇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10月5日,他们在进行安全巡查时,发现了这处危险的窟窿,并立即督促施工方维修。通川区交通局还用警戒绳将这个窟窿圈了起来。罗江大桥是宣罗公路的起点,维护工作不由通川区负责。随后,他们将这一安全隐患反映给了相关的责任单位。
罗江大桥人来车往,警戒绳围绕在这个大窟窿四周,成为唯一的安全屏障。它红白相间,十分醒目,却毕竟只是一根软软的绳子。10日清早6点多,天有些亮了。罗江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称有个男子从桥上的洞里滚下去,摔死了。
很快,派出所、镇党委政府、区公安分局、区刑警大队、区安监局、负责宣罗公路维护的单位等各路人马陆续赶到,调查工作立即展开。
死者正是叶女士等候了一晚的丈夫。他蜷缩在一摊污水中,身旁是4日那天从桥面上掉下来的那块预制板,上方是4日那天就存在着的那个窟窿。围观人群中传来叶女士悲怆的哭声和断断续续的话语:“我还给你准备了洗澡水啊!”“娃娃还在读书啊!”……
(本报记者 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