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在大千园、大洲广场、梅山公园等风景区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肺;夜幕降临,华灯映照下的甜城湖畔静谧迷人,十里汉安大道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环沱江旅游经济带、资中历史文化旅游区、隆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威远生态休闲旅游区已见雏形……内江,正以全新的理念发展旅游产业。 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厂”。借成渝高铁开通的东风,未来五年,我市将如何规划和发展旅游产业,又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成渝、川南市民来内江旅游和消费呢? 成渝高铁通车 内江迎来新机遇 “你也来坐高铁啊,双休日我到重庆去吃火锅,你到哪里去耍嘛!”“你到重庆玩,我到成都宽窄巷子‘扫地摊’(内江土话,其意是买便宜货),晚上九点过就回来了。”“坐高铁太舒服了,半个小时就到成都或重庆了,早晨出门,晚上回来……”1月17日,记者在“内江北站”采访时,不时听到一些市民的亲切对话、幽默调侃。 成渝高铁通车后,“城际购物流”、“周末两日游”方兴未艾,成渝沿线及其周边城市的旅游业正在重新“洗牌”,这对内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注意到,内江流出的客流量,远远大于成渝及其周边城市流入内江的客流量。即内江城市的旅客人流量、资金流出量,也叫“异地消费”,远远大于外地;而成渝及周边城市流入内江的旅客人流量、资金流入量,也叫“本地收入”,远远低于“异地消费”。坊间有说法就是“入不敷出”,内江正被成渝“抽血”。 那么,我市该如何平衡和缩小“异地消费”和“本地收入”的差距呢? “我市必须打造一大批具有内江特色的旅游产品、精品线路,才能吸引和留住成渝、川南市民来内江旅游、观光、休闲、消费,缩小成渝地区对我市的‘吸附力’。”市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人说,旅游业是一个天生具有“强关联、高综合、强拉动”特征的产业,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关联性、融合性,不断地与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宗教、城建、环保、商务、会展等行业融合,拉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旅游业,既能增加内江城乡居民的创业、就业机会,也能增加各级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缩小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别。 正在拟建的预计2018年底通车的川南城际高铁,将进一步优化内江及川南各城市内外交通,改变内江、自贡、宜宾三城目前仅依靠内宜高速公路互通的交通现状,把内江到自贡、宜宾的车程分别缩短为15分钟、30分钟。内江、自贡、宜宾以及泸州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必将促进川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