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后,随着春天的到来,猫狗等宠物也渐渐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性情狂躁,平时即便是十分温顺的动物,也可能出现攻击性。
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门庭若市
“昨天一早,我儿子为‘萨摩犬’套绳子放风,手被狗狗锋利的牙齿刮出血,不知道平时温顺的宠物怎么突然变得狂躁了?当时我用肥皂水为他冲洗了几分钟,自己家养的狗,每年都打狂犬疫苗,不用接种狂犬疫苗吧?”24日,在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市民杨女士正在咨询。
“被家里的小宠物抓伤了,只有轻微皮肤破损,也没有出血,不用注射疫苗吧?”“出去踏青,被猫抓流血了,猫也有狂犬病吗?”在疾控中心接种门诊,类似于杨女士一样的咨询不断。
据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统计,仅春节放假7天,就有460余人就诊。这段时间,进入春季后,被猫狗等宠物咬伤、抓伤的病例更是呈急骤上升趋势。
怎样避免遭遇宠物抓咬伤
“入春以来,无论是猫狗还是猪牛羊等动物开始进入发情期,性情相对狂躁。”那么,要怎么样避免被宠物攻击呢?市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要避免被宠物抓咬伤,要尽量不要和宠物太亲密。因为即使你是它的主人,平时狗狗性情温顺,但到了春季,也会变得狂躁,一旦打扰受惊可能会被抓伤或者咬伤。
专家提醒,不要惊扰正在进食、睡觉或是看护幼崽的宠物;不要向狗扔棍子或石子。不要接近那些拴着的狗和栅栏后面的狗。不要快速跑近或靠近狗,狗受惊吓或感到恐慌时会咬人。如果遇到疯狗追赶,最好不要突然转身跑开,不要直接瞪视狗的眼睛,事实证明静止不动或放缓动作可以减少被狗攻击的可能。眼睛盯住地面,然后缓慢向后移动,逐渐离开。如果遇到疯狗攻击,则要将身体蜷起,保护头部。
预防狂犬病不要陷入误区
狂犬病是迄今人类唯一100%致死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完全可预防的。如今通过宣传,许多市民被狗咬后会立即到疾控中心接种疫苗。但对狂犬病的了解和伤后处理,许多市民还存在一些误区,危险也随之增加。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我们把皮肤的暴露程度分为三等,一度暴露是在饲养过程中与动物的普通接触,二度暴露是被宠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有轻微破损,却没有出血,三度暴露是被严重咬伤,并且出血。从二度暴露开始,就要按程序注射疫苗了,如果到达三度暴露,除接种正常的狂犬疫苗外,还要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大多数养宠物的人,只会在被动物伤害之后才会去打疫苗。专家建议,在二度暴露前,就要先注射狂犬疫苗,起到预防和保护的作用。防止自己无意中被抓伤或咬伤,又不知道的情况下感染病毒。有的人跟小猫小狗同睡一张床甚至亲嘴,早上也经常是被小猫小狗舔醒,这些其实都是很危险的。人体的黏膜如果接触宠物的唾液,不管黏膜上有没有创口,与抓伤、咬伤后见血同属三度暴露,都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个月至1年,被咬伤后的感染率为40%-50%,潜伏期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十分罕见。如果被咬者体质较弱,可能潜伏期要短些。人一旦发病,病程不超过10天,死亡率高达100%。
并非只有被狗咬伤才会得狂犬病,事实上,狼、狐狸、黄鼠狼、鹿、蝙蝠、狗、猫、猪、羊、牛等温血动物均可传染狂犬病毒,被以上动物咬伤,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本着越早越好的原则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应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专家表示,狂犬病并不可怕,只要对狂犬病的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万一不幸被狂犬咬伤后,只要做到及时就医治疗,就能有效防治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