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中央巡视组对包括工商银行总行在内的31家单位党组织进行了专项巡视,从反馈了巡视意见看,工商银行存在“近亲繁殖现象比较突出,总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等问题,目前,工商银行正在开展员工配偶、子女在系统内工作情况专项摸底调查。 事实上,在中央巡视组的情况通报中,存在“近亲繁殖”现象的,又何止工行一家,除了新闻中提到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中国邮政、中石油、中海油等,细究之下,更有国家电投、南方电网等多家单位。一句话,花样变异的“近亲繁殖”必须警惕。 纵观“个人简历式”招聘、“量体裁衣式”招聘、“绕道进人式”招聘,国企简直成了个别领导干部的“后花园”,想咋招就咋招、让谁进谁就能进。事实上,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得归“功”于问责的不给力,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优亲厚友”选择性打击。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问责是最务实的查处。官员安插亲属就业,“拼爹游戏”不断上演,入学、就业和升职的公平性受到潜规则的挑战,必须从制度上将权力真正放进笼子里,将现行的官员财产与亲属从业情况申报予以公示,创造条件让公众行使监督权。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势,祭出更为严厉的问责制度,对已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将“近亲繁殖”打回原形。不仅对其亲属进行处理,而且也要对涉事干部严肃问责,对“和事佬”的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负有内部监督职责的纪监官员要追究失职责任,并及时公开处理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