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9|评论: 11

[即时新闻] 独臂左手女教师杜秀兰:“我要一直教下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秀兰,一名山村村小女教师,6岁时从悬崖摔下失去右臂,凭着顽强的毅力靠一只左手完成了学业。她,孑然独行,空着长长的袖筒在村小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整整30年,她用仅有的左手给学生上课、洗衣服、切菜,给学生做午餐,背护学生攀援山岩上学,放学又背着学生回家。30年来,经她教过的山村人家祖孙三代的学生近1000人,让众多山里娃走出了这座偏远的大山。
    独臂左手女教师杜秀兰:“我要一直教下去”
文章来源/2016年5月6日《环球时报》  文/张筠 符皓  图/王嵩
初夏的清晨,一位年近50的女教师空着长长的袖筒,用左手抱着一个不满5岁的幼儿园学生攀过陡峭的山路,正朝村子里唯一的学校走去。她就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黑潭村小唯一的教师杜秀兰。
黑潭村小位于海拔1600米的望乡台半山腰,连接着本村六个生产队,距离中心校独柏小学10多公里。而通往村小的这条陡峭的绝壁之路当地村民把它叫做“鬼门关”,又叫“望天路”,也不知有多少村民从这条路上跌入山脚成为残疾甚至殒命。
30年来,这条绝壁山岩小路杜秀兰不知走了多少遍,无论酷暑寒天,还是天晴下雨,每天她都坚持上学放学时把每一个孩子抱着走过这一段最危险的山路。30年来,杜秀兰曾教过上千名村子里的孩子从这条陡峭的山路走出了这座大山。
    折翼天使  缝补天使的翅膀
杜秀兰出生在毗邻梁永镇的巴州区曾口镇一个普通农民的家中,从小聪明伶俐,灵气可爱,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父母便给她取名为秀兰,寓为“秀外慧中,淡雅幽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杜秀兰很小的时候便力所能及为父母承担起了一部分家务——割草、喂猪、做饭……1974年,6岁的杜秀兰在屋后的山坡上割草时,不慎从300米高的悬崖摔下,摔断了右手,造成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乡村的医疗条件太差,最终因严重感染,为保全性命,杜秀兰不得不切除了整个右臂。
当时,本以上读二年级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的杜秀兰,突然失去了右手,她如同失去了翅膀的一只燕子,停学了。然而,小小年纪的杜秀兰并没有放弃再次走进校园的梦想,她多次偷偷跑到离家不远的学校,在窗户边听老师讲课。为了能用左手写字,她用镰刀、笤帚、树枝、篾条当笔在地上艰苦地训练,一个简单的笔画她都要练习上百次,甚至几百次、千次。父母看着她的钻劲儿,又将她送入了学校。
重新回到学校的杜秀兰,学习更加用功。她把同伴的嘲笑、异样的目光化着学习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高中,但最终因身体原因无法圆自己的大学梦。
何去何从?回家那天,杜秀兰来到屋后的山梁上,痛哭涕流。她郁郁寡欢地独坐了一整天,那画面至今仍清晰地烙在当地老人们的记忆里。“当时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了,感觉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弃儿,没有了依靠。”如今杜秀兰谈起当年的情景时,言语中依旧留存着那时的无助和绝望。
然而,一群七八岁的“野孩子”正在肆意的追逐嬉戏打破了山村午后的宁静,惊动了苦闷的杜秀兰,也为她开启了人生中一扇新的大门。“办一所幼儿园!”杜秀兰眼睛忽然一亮,她萌发了自己办幼儿园的想法。“我不能上大学,可一定要帮山村的孩子们圆大学梦。”
1985年,杜秀兰在黑潭村租借了两间蘑菇房,办起了当时全乡最早的一所幼儿园,从此她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里的孩子都很“野”,杜秀兰言传身教,就地取材,寓教于乐。她用树枝、木板、树叶等制作了许多简单有趣的教具,采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让所教的知识生动有趣。“我每学期都要教会孩子唱20多首歌,编排10多个节目。”杜秀兰回忆到。
那时的一名幼儿园孩子,每期仅收几元钱的学杂费,一学期下来工资也就一百多元钱,杜秀兰却毫不吝啬地买回了收音机,购置各种卡通图片、画报、故事书等,让孩子们从小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每天,杜秀兰坚持到离学校千米之外的水井提水烧开水,让孩子们喝到新鲜的开水。由于许多孩子离家太远不能回家吃午饭,她每天中午放学后都要为学生煮饭、做菜,烧烂的铁锅和电饭锅不少于50个。她用仅有的左背和左手背过抱过所教的每一个孩子,她的臂弯成为了孩子们最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断与不断 “何时才是尽头?”
“杜老师的教书历史也很曲折,很不容易,但孩子们都舍不得她。”走访杜秀兰的那天,我们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任黑潭村干部的王明义。
1989年,杜秀兰创办的幼儿园收归到独柏乡中心校纳入统一管理。1992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村里的幼儿园纳入公办教育行列。当时学校考虑杜秀兰的身体原因和刚生完孩子的情况,便在村小设置了公办幼儿园,她无情地失业了。
看着空荡荡的教室,想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日子,杜秀兰以泪洗面,“难道就这样与孩子和学校绝缘了?”
“还是杜老师教得好!”“她对孩子有时比我们自己对孩子还要好!”“把孩子交到她的手里我们放心!”……可孩子们到公办幼儿园读了一学期后,便纷纷不愿去了,强烈要求杜老师教他们。
杜秀兰面对家长们的热情显得有些犯难了,因原来校点已经撤除,教室已经改作他用,于是她利用自家的堂屋给孩子上课。没有了桌椅板凳,她将自己仅有已破旧不堪的嫁妆——吃饭的方桌、柜子、箱子、板凳用来供孩子们学习时使用,家长们也自发从家里搬来桌椅。甚至,杜秀兰将自己家里仅有的一头肥猪卖了,四处奔走为学生购回了课本和教具。
杜秀兰对教育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了乡邻,同时也改变了她的命运。第二学期,学校报请主管部门同意将她聘任为代课教师。从1993年起,她便载入了独柏小学代课教师的名册。
“即使是在村小教书,也不能误人子弟。”为掌握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教好每一个孩子,杜秀兰积极参加了中师和西华师大的专科函授学习,并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取得了毕业证。
“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也不知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杜秀兰语言有点哽咽。她的丈夫苏勋才于1998年患上了心脏病,在2000年患恶性肿瘤。在丈夫重病期间,白天,杜秀兰坚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放学安全地把孩子们送回家,然后步行五里多山路才回到家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学习、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半夜才睡觉。
由于代课教师工资较低,杜秀兰一直靠着自己平时做点农活以及家中兄弟姐妹5元10元不等的资助给丈夫看病和维持家中的生计。2001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亲友不止一次劝过杜秀兰放弃教书,去寻找一份简单而又合适的工作。“我都教了这么多年了,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我走了他们怎么办?”杜秀兰谢绝了各方的好意,将行李搬到了学校,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杜秀兰的办公桌里总是放满了自己购买的儿童常用药品、体温计等,还有许多在村里吃酒席时带回的瓜子、糖果、饼干等。这些年,学校实行营养餐后,她更是用仅有的左手亲自开荒种菜,午餐给学生变换着各种花样,让孩子们吃得更加营养、丰盛,让孩子们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
然而有时候,当回想起亲友们的劝告,看到周围所有的代课教师都转为了正式教师,杜秀兰又充斥在矛盾之中:“这代课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宁静的校园,一个人的学校,杜秀兰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学习,终于在2014年招考成为了一名在编的正式教师。
    30年 教过几代山里娃上千人
“黑潭村小过去也多次安排过一些教师,但是因这里离场镇远,山高路陡,条件差,分来的教师第一天来校看了,第二天再也不来了。”随行的片区教育督导组的负责同志谈话中透露出些许的无赖。
“30年来,杜老师教过的黑潭村的孩子不少于1000人,有的一家祖孙三代她都教过。”辖管黑潭村小的独柏小学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我和妻子原来就是杜老师教的,现在我们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读幼儿园,一个读一年级,现在是杜老师在教。上半年,我们把孩子送到城里一所学校去读了一学期,孩子不习惯哭着要转回来。”走访中,一位名叫苏长春的家长充满了感激。
在过去30个年里,杜秀兰既培养出如张维这样优秀的学子,苏锐这样卓越的留法博士,也教导出如苟莉一般充斥在各个行业里,做着平凡工作的普通人群,甚至还有的许许多多的孩子,唯一能勾起杜秀兰记忆的是孩子们的乳名。
黑潭村小学顶峰时曾有60多名学生就读,除幼儿园外还开设有一、二年级。“那时我还很年轻,即使围着60多个学生复式教学也不觉得累,总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杜秀兰回忆起黑潭村小学曾经的辉煌时,脸上挂着一丝幸福而又激动的微笑,旋即又消失了。
如今,黑潭村小只有杜秀兰1名教师和4个孩子,这让原本是村委会等机构共同所在地黑潭村小学显得格外的冷清,偌大的校园,仅有的读书声反倒让这里更显萧瑟。
上课板书
辅导学生
用左手切菜给学生做饭
杜秀兰每天都在这里教育着她的四个孩子,用仅有的左手为他们上课、做饭,一起游戏,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放学又逐一将他们安全送回家。
在泥泞的山路上,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过杜秀兰和孩子们无数的欢笑与歌声,每一棵花草树木都记录着这个独臂女人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每一个“先进幼教工作者”、“模范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种各样的奖状、奖章、证书都无声地记录着一位独臂山村女教师的教育行进轨迹。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都要教下去,我还要等儿子回来接班呢!”杜秀兰的目光是那样坚定,那样深邃。
或许,精神的感召力量是无穷的。杜秀兰唯一的儿子高考上线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华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他说:“我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像妈妈一样的好老师,延续着山村的教育事业!”30年,很短;30年,很长。30年来,杜秀兰在不断的坚守中让黑潭村里孩子走出了大山,她的故事仍在续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6 22:46
这是巴中最优秀的教师。我听了报告潸然泪下。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奉献者致敬!
发表于 2016-5-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这所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电话,我们捐赠一些物资,麻烦有的巴中朋友告诉我一声。谢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7 13:46
向奉献者致敬!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7 13:47
这是巴中最优秀的教师。我听了报告潸然泪下。
发表于 2016-5-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的榜样,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榜样。

发表于 2016-5-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o 点赞

发表于 2016-5-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6-10-1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老师值得大家尊敬,

发表于 2016-10-1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顶一下
发表于 2016-10-1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秀兰真的不容易哦,长期坚守,默默付出,难以想象其艰辛……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