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网络舆情要么是“反转剧”,要么是“龙卷风”,从“天价鱼”、“失效疫苗”到“女子酒店遇袭”,号称全媒体时代的“奇迹”正在一个个发生,仿佛是一阵阵怪风,让人惊呼,又让人“惊悚”,一个普通账号在数日之内可以抓住十几亿的眼球,我们需要寻求这一偶然背后的“潜规则”。
一、理性并不舒服
不管你承不承认,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是很累的,这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属性。碎片化、情绪化是符合人类感性需要的经济利益点,这也是网络舆情事件酝酿发酵的一个选择方向。从“天价鱼”事件的“不停”反转我们不难发现,事件本身在鱼斤两上的争执几乎被淡化,而是否涉及“公务员公款消费”,警察是否文明处警,游客用餐安全等却一度成为争议热点,导致事件的扑朔迷离。“女子酒店遇袭”是真是假?其实人们更在乎这类事件在情理中是否有发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和自己及亲人的关联度有多少?如果是真的,可以印证内心的判断;如果是假的,提醒一下自己的安全也是好的。这样的逻辑让人难以抗拒!我不相信一个刚注册的“弯弯”账号能有惊动全国网民的扩散能量,但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助推账号的眼光,一起发生率并不高的普通案件或许能成就某些人的商业奇迹。
启示:全媒体时代拼的是吸引力,就算你是正能量,如果不会讲有魅力的话,你的话语权也会渐行渐远。
二、没有芭蕉扇难过火焰山
如果干柴堆放的太多,难保没有火星去点燃它,这就是谣言得以生存的空隙。在“疫苗”案中,尽管有很多的科普贴,辟谣贴,可是不管怎么解释失效疫苗的危害低,这不是“毒疫苗”,妈妈们依然会愤怒,事件的发生其本身就是一堆干柴,谣言随便在哪里、随便在何时都能把它点着;女子酒店遇袭用第一人称讲诉时,总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案真假很少有人会去追剧,而自身的恐惧不安成了关注的焦点和情绪不满的爆发点。我们总以为忙于辟谣本身是好的,或者让人们恢复理性的思考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如果你没有芭蕉扇是很难让愤怒的“火焰山”恢复平静的,而有些辟谣安抚甚至会让谣言恐慌的扩散力更加旺盛,这样的怪现象经常让人捉摸不透。其实最好的辟谣是把“干柴”的隐患去掉,或者让人们相信正在努力清除隐患,而谣言及恐慌的假象,会在清除“干柴”的过程中不攻自破。
启示:治理网络谣言,功夫在诗外,没有踏踏实实的网下工作,就没有理直气壮的网上发声。
三、资本运作的背影很强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你我相不相信,互联网的利益网络在今天已经日渐成熟,点击量、大数据都是财富,你我的信息可以成为很多人口袋里的钞票。当这个格局形成后,如果我们的治理架构还是传统的、常规的,就很难规范利益网络的运作了。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真实性,同时也存在资本运作的选择性和炒作性。不是每一个自媒体人的呼声都能达到十亿这个等量级的。反过来看,当“女子酒店遇袭”事件如暴风雨一般袭来时,网络领域的资本运作背影已清晰可见,其运作之成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影响10亿等量级读者的情绪,这样的能量网络治理方难道不应该警觉和反思吗?从目前的情况看,打碎利益链条好像是很难的,最现实的做法是摸清其运作的路径,尽快纳入治理范畴,否则很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谣言、舆情风暴等会越来越频繁,而最坏的结果是民心散,社会乱,在事实上帮助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的长治久安。
启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治网期待善法良治。
打小我一直认为“事实胜于雄辩”,而当我们步入网络时代时突然发现“雄辩可以涂抹事实”,在这一错觉中我生活了很多年,现在逐渐醒悟:网络不能代替现实的世界,雄辩也改变不了事实,而我们急需的是让事实在网络中能有发声的平台,能有吸引力,能让更多的人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