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42|评论: 33

[情感故事] 一村三社(乡土作文 阅读约需时二十分钟)

[复制链接]

我要说的一村三社是四川省南江县和平乡的一村三社,从1958年开食堂到土地下户的二十来年里称为和平公社一大队三生产队,在国家地名普查后经核实改为和平乡和平村板栗组。不过乡亲们觉得“一村三社”既好记住又好写,认同度最高,寄快递包裹还是喜欢用一村三社这几字,直到现在都能寄出收进的。

一村三社虽然没有沟对面拥有灯阁寨的一村二社名气大,也没有一村一社坐拥和平乡街道得地利占人和。面积却是一村三个社里面最大的一个,从乌滩沟一直爬坡顺梁的拖到可以远眺正直坝街道的鹰地嘴(一说阴地嘴,无考究)。乌滩沟是一个放牛都啃不了半天的小沟,在走阴的人嘴里硬说成是什么县衙所在地,扯蛋!倒是板硚河(谷歌地图标注)过去开黑店杀人买人肉包子我还信,板硚河的板桥是用六块巨石拼搭起来的,两块为桥墩,四块铺面,拼出了高过五米,长超十米的石板桥。虽然现在不一定每一个一村三社的人都能记起它,要是穿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板硚河的名气绝对十里八乡都晓得。那时乌滩沟还没有通公路,从正直到东凡或者上旺苍的人都过板硚河,不用涉水走清花江对岸的草石岭,或者翻风箱门垭豁穿孙家沟。走这里的路相对平顺且沿途人户较多,过往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人在这里开店,到后来竟然杀人买起了人肉包子,骨头就遗弃在离板桥三四百米远的一个岩壳里面,四狗子对我说他小时候还亲眼看见过。



随着公路越修越多,板硚河慢慢地冷清了,倒是莲花洞湾里热闹了起来。莲花洞其实不是什么洞,就是造山运动后或者远古某一天垮岩后形成的一个岩壳而已。这岩壳有二十来米长,岩壳顶部正中央有一条裂缝,一股不随天气变化而变化的水从这里冒出来,经年不断地滴在靠近岩壳后壁的地上,水里的矿物质慢慢地积累成了一砣白色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莲花洞的来历。“破四旧,立四新”过后,信佛的乡亲用青石条砌成了一条九九八十一步上岩壳的石阶,塑了二三十尊佛像。观音菩萨坐在莲盘上手持莲花宝瓶仪态祥和地接受信徒的朝拜。公路修通以后,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四面八方的信徒或者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或者三五人开着轿车来这里许愿、还愿。有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虔诚地上香;有人来给送子娘娘供奉桅杆;也有人在牛王菩萨面前宰杀大红鸡公还愿。完毕后又骑着车或者开着车原路返回去了。这些人不知道离莲花洞很近的地方还有曾经闹过鬼故事的黑岩壳和田贡爷在长蛇戏龟处修了一口堰塘,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人是清楚的,曾经还揣摩莲花洞那股水很可能来自这口堰塘。


田贡爷和李大人是一村三社有史以来,至少是口口相传中最神气的两个人。当然现在一村三社也有一位博士后,不过他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里做教授,做导师。他很少回老家来,乡里乡亲搜集到他的故事几乎为零,不被大家看待。只有像田贡爷这样的人实实在在于家门口修一口堰塘,就算大家不晓得他具体生活在哪个朝代,是一位什么样的贡爷。一到放水栽秧人们都会想起最初在这里修堰塘的人是他,虽然几经翻修后堰塘埂子上己经浇筑上了混凝土格子,但贡爷选址点一直没有变。

贡爷修堰塘的初衷早己无法考究了,一说是为了培补祖上的坟园。他家的坟园就在堰塘后面,左青龙,右白虎,山脉清晰。一棵要三四人合抱的香樟树离地丈八开外分成五杈状似一把大伞。这口堰塘出现后整个坟园风生水起,山合水缠,确实是一块好地。堰塘左岸学堂梁也是和贡爷有关,有人说这里是贡爷曾经读书的学堂所在地,也有人说这里是贡爷办学堂的地方。我更赞同后一种说法,可能是贡爷发达了在这里修过学堂。联想到贡爷修堰塘可以放水栽秧,贡爷是不是再修一学堂正好契合“耕读传家”的祖训呢?贡爷的思维不是我这样一个村夫能猜到的,只能想想。

堰塘右岸,也就是莲花洞上面的山头叫石佛寺。石佛寺大约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被一把大火彻底摧毁了,只剩下还未风化掉的石墙和散落在松树脚下蕨苗从中的一些瓦砾。山头也被当成自留山地划给了住在山下一户姓田的人家,很少有人上这上山头。我家的自留山比这里逊色不少,由于我们两家是亲戚,小时候就经常上去寻柴砍。蕨苗我看不上眼,把它拔开后砍松树下的灌木,我们管叫杂柴。如果主人砍过松树以后,留下的树疙瘩我也可以挖回来放到冬天烤火火劲特别大。有一次我挖树疙瘩的时候竟然挖出来了一把火钳,这火钳也和家里使用的火钳差不多,只是锈蚀的太历害了,有的部位明显的细了不少,不过两根火钳铁棍还能细微的活动。中午我把火钳拿回去给主人看的时候,主人说这可能是以前寺里和尚熬粥或者烤火的时候熶火用的。由于石佛寺烧毁的太严重了,我当时也是只想砍到树疙瘩,根本没有想到通过这火钳或许可以展开石佛寺的考古,所以一直没有想到那地方究竟是斋房还是和尚烤火的火房。说不定当年烧起石佛寺的那把熊熊烈火就是这把火钳夹柴引燃的,属纯猜测!

真正能够确定的关于石佛寺的官方数据是:海拨超过800米!不要忽略这个数据,这是县测绘队用精密仪器测出来的。依靠这个数据,一村三社的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5年为止,头胎生的是姑娘的四年过后可以申请生育二胎,这政策就是计划生育中的高山居民照顾政策。从2015年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后,连海拨原点的青岛都进入到生育二胎时代了,石佛寺之于一村三社的作用秒减顿无了。只有我这个恋旧的人在春节后又去了一趟这里,站在石佛寺曾经的后院位置,山脚下板栗山、南山坪,远至鲜家坪、苏家坪的层层梯田一览无余。几条通村公路串连着散落在田坝里的青瓦房,一幅阡陌人户,禾绿树葱的田园美景映入眼帘。当然这是晴天的景致,秋天或者是夏天雨后初晴,又会是大雾漫过孟家山,山脚下白茫茫的一片。和平乡九义校上下课的电铃声,田野里牛嘶声、鸡叫声、犬吠声透过雾幔还是能听见。雾散后放眼望去首先是赵巧学鸡叫而坏了师傅鲁班开山凿河大事的鸡鸣垭,拥有十二抬的钟山观(guán)。再是双桂、九顶乡一直到旺苍县三江甚至是水磨乡境内的群山秀岭,层层叠叠,逶迤而来,止于清花江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中油燃而生的感概。这清花江也太留恋和平场这地方了,从发源地到白石滩几十公里虽然流出了很多的滩,也转了很多的弯,但最大的两个弯都留在和平乡境内(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均可查到)。一处在三花溪,一处在街头对面的吊儿嘴。两个弯中间被混凝土大坝拦腰斩断,和平水电站发电用的水就积蓄在这里,水库上面是连接湖北恩施和四川广元的G5012高速公路的和平大桥。只有站在石佛寺这个地方看得最清楚,最能看出“高峡出平湖,一桥架南北”的韵味。遗憾的是石佛寺这块风景别致的地方至今还没有入各级府官员的视线,只有落在灯阁寨的夕阳会醉熏熏地看一眼,然后钻到晚霞铺就的红锦被里悠然而眠。甚是遗憾!!



从石佛寺向北,东连瓦厂梁,西至石梁边,南抵鹰地嘴,是一片山顶台地,名曰李家梁。十多户人家居住在这里,以李姓为众。当年李大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最后在京城为官(无考,仅为村民传说)。这里面貌风蚀得严重,黄壤、红壤、棕壤错综分布,又以当地俗称的“基干土”最广。前两年被一个外地老板相中,他说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看完后就干。请来挖掘机修路、挖塘、开荒,一年不到竟然种上了两百多亩猕猴桃。2015年有一些树苗己经试花,老板乐呵呵地对我说:再等三年建农家乐,把巴中、南江还有旺苍城里的人吸引来。住农家乐,吃农家菜,摘新鲜猕猴桃。不上班的老头老太太夏天可以来避暑,就凭梁上的国林也够耍几天。这话我信,李家梁是有这个条件,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猕猴桃老板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我就给他讲到了李家梁的沟壑,有荞地沟、白杨沟、烂泥沟、四个田沟、六角田沟、耳场沟、纸厂沟人……太多太多了。也有以湾命名的,如铁耙湾、青麂子湾、花碑湾、大岩壳湾等等。大岩壳湾是以大岩壳起名的,这岩壳有一两百平方米,以前曾住过人家的,岩壳口至今保留着那个时候筑的土坯墙,墙上的抬桄眼现在还都用来拴牛。墙前摆放着一副石凿的大磨,只是磨杆腐烂后再无人添上去了,站在这里是可以想起主人当年赶牛磨粉的情景。年代有些久远过后,这石头也成了无人过问的文物。牛拴在这里也就只能扯吃主人栽下的那丛越长越多的巴蕉叶,至于拉磨懂都不懂!


其实一村三社的主体在孙家沟(地图标注和居民称谓均是),另一种说法叫深家沟。不管怎么称呼,这沟确实很深,从邻近和平街道的水磨河(水磨河的水磨修建正东公路时己毁)进沟,至正直镇柳树村的风箱门垭壑,或者花碑湾,得行走一个多钟头。正东公路没有修建前,这条沟是菩船、双流甚至雪山人去长赤、东凡的一条近道。那时人们沿沟内那条无名小溪下山或者上山或进或出,来来往往。说起来也奇怪,这条无名的小溪却有几处有名字的地方,如峡峡滩、响塘子、牛王菩萨河、窑河、夹板田河、官桥田沟等。这些名字有的由地形而来,比如峡峡滩和响塘子;有的又和地形无关,比如牛王菩萨河与官桥田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河床变化急剧地方,尤其是夹板田河和窑河、响塘子三处。夹板田河河床比较宽,但水流较小,平时只能听到菖蒲丛下潺潺的水流声音。夏天雨后山洪到来的时候,这里又是水花四溅,震耳发馈的瀑布景象,而且是三叠瀑。窑河和响塘子位于夹板田下面,水枯时都会有一股碗口粗的线瀑出现,这两处共同的特点是:上面河床突出,上下高差十多米,水是凌空而下的,到了夏天雨后瀑布就吼声如雷似的。我读书上学的路就走这里,非常有幸感受过它们冬天的柔、春天的秀、夏天的狂、秋天的幽。自从沟里出现三条公路后。这些地方再也无人走过,想必己是树木荫郁,荆棘满途了吧。

南北走向的孙家沟东西两侧的山势较陡,除了几处有人居住和耕种的台地外,几乎是壁峭坡陡的林地。己被树木遮掩的蛮洞子和古石寨又证实了孙家沟一直有人居住。蛮洞子是先前人们在整块石头或石壁上硬凿出来的,三五平方米,略高过人头。至于是什么年代开凿,用什么工具凿成,凿洞子有何用途,差不多算迷了。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说是古人避什么瘟疫,又说是躲什么毒虫而凿的。就是找不到一个稍微令人信服的说法。以此可猜测应该是“湖广填四川”以前凿成的。因为孙家沟的居民都是“湖广填四川”人的后裔,那之后的事件代代相传到现在都在是能够说清道明的。
古石寨保存完好的现在还有两处,一处是位于菜子沟半山中,山门用巨石堆砌的很高,寨内可容下二三十人,通寨的路也极不好走。当时选择这个地方可能是为了借地势之利,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斗效果。另一处在学校湾的洞子岩,利用上下距平地都有一二米的长岩壳建成的。这岩壳引水方便,如果储存足够的粮食和柴禾,十来人是可以在里面生活很久的。当时修建时主人就认定这是一处绝佳之地,所以十分自信地题对联于石垒的寨门上。“固我墙坚我壁我无所惧;逞尔矛逞尔戈尔奈我何”。这行书字体绝非出自草蔻之手,至今仍清新可读。只可惜上去的路大陡了,甚至是无路可走,知道的人很少,记下这对联的人更少了。



说了这么多,不妨再概略的多道几句。一村三社从水磨河到石梁边海拨高差在四百米左右。从下向上依次有板栗山、孙家沟、田家湾三个地理单元,板栗山依田园风光为主,孙家沟的特点是沟内套沟,沟沟相连,树木葱密,遮天蔽日,鸟鸣声中显得特别的幽。田家湾两边山头可俯瞰和平盆地全部。
从石梁边东至和平乡南山村的王家寨,西南抵正直镇柳树村马鞍寨(有一棵极似黄山迎客松的古松树),南经转转梁至正直镇空山庙(鸟瞰正直街道极佳地点),是一片地跨五个村的山顶平地,适合观光农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业,发展攀岩运动的地方。一村三社交通方便,从山脚到山顶有三条公路,三条公路先后七次,历时二十年建成,且环形相通。己经是有房屋的地方就有公路相通,这在山区实属不易了。而且以上提到的地名距公路不超过五百米,甚至就在公路旁边。要是你有一个本地通的人导游,是一个远离城市建筑物森林,回归大自然原始森林不二选择。峡谷、森林、瀑布、云雾、朝霞、夕阳等自然风光和气象景观相映成辉。如果政府部门能因势利导地予以开发,完全可以把这块遗落在恩广高速公路旁边的璞玉雕琢成一颗明珠。



题外话: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一村三社人,一直在外务工飘荡。故土己远,乡愁平添。用以上的文字来寄托心中的乡愁,用心中的乡愁来推介故乡。仅此而已,谢谢阅读!并期待所有朋友到一村三社去,用老家的话说——看您哪天都可以过来耍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5-31 16: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读完了整篇文章,喜欢这样的文笔,更佩服楼主的这份故乡情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31 18:47
值得一读

发表于 2016-6-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妙,佩服之至。我就是土生土长和平一村三社人,为家乡骄傲1

发表于 2016-6-1 11: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家梁上的老农
沟壑满面骨如钢,浊酒一杯话沧桑。
寻常百姓无伟业,勤耕一生谷满仓。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6: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诸位临贴分享我的乡愁,更期待有识之士去一村三社考察观光。一村三社不会让你失望!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6: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752578431朋友能否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欢迎加入根在板栗社,群号码:45631497

发表于 2016-6-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家梁人,电话1379594206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3: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那个博士后,我是认识的,家人都不在故土,自然就回的少了,心中还是会常常想念故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1: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博士后先生春节期间回老家了一趟,而且我们两家关系一直不错,我小的时候他背过,逗过我。乡土情结写作,他是一村三社现在的大人物了,绝无诋毁形象之意,万望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20:4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士后先生今年春节期间回过老家的,一如既往的低调谦和。我小时候他逗我背我玩过,只是觉得他算一村三社现在最有建树的人物。文字写作应该有他的,绝无诋毁之意念,万望理解为盼!也期待他能见到这篇文字,我坚信他的乡愁也很浓。只是因为学术研究让他回来的不多。梦中肯定时常浮现一村三社的沟沟壑壑。

发表于 2016-6-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情、乡愁、乡音融为一笔,构成无限情怀。。。。。。 好文章,山人拜读了。

发表于 2016-6-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6-6-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上班时都忙着挣钱,下班都忙着耍微信、打麻将,能耐心读完一篇文章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把自己听闻感受记录成文,楼主了不起,希望继续坚持,为家乡孩子做表率。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情山人 发表于 2016-6-3 22:50
乡情、乡愁、乡音融为一笔,构成无限情怀。。。。。。 好文章,山人拜读了。

山人老师也来了哇,阅完后不吝赐教喔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家乡,每一个家乡都有传说与传奇,我只是记住了些,再用文字记录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752578431 发表于 2016-6-6 09:28
现在的人上班时都忙着挣钱,下班都忙着耍微信、打麻将,能耐心读完一篇文章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把自己听闻 ...

一名普普通通打工之人也,不喜玩牌,也是微信控矣。工闲之时遥想家乡,多日方拼凑文字以记之。谢点评!

发表于 2016-6-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文豪,顶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兄台:handshake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