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563|评论: 3

[原创]从陈同海案件再一次想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同海,一个曾经是中国能源行业翻天覆云的风云人物坠落了。由一个著名国企领袖到万人唾弃的阶下之囚,从颐指气使到命悬一线,陈同海付出的代价可谓沉重,收获的教训可谓深刻。陈同海案为某些自恃“功勋卓著”的大企业的头头脑脑们上了生动的教育课——国有企业创造的巨额利润不能成为攫取私利的借口,更不能作为规避国家法律的挡箭牌,无论是谁都逃脱不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铁律。

根据官方披露的案情,陈同海大搞权钱交易,大肆收受贿赂,违法所得1.9亿元,罪责当诛。由于他自首了全部受贿事实,主动退缴了全部赃款,检举他人的违法违纪线索,并且在侦查、起诉、审判期间认罪态度好。基于法定和酌定从宽处罚的情节,法院作出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决。

陈同海案件再次在中国大地上演了一次“地震”,在老百姓以目中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司法机关对陈同海案的判决合法、合理,但社会公众对这样的判决似乎并不满意。在公众的道德审判中,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显得苍白无力,案件法定、酌定从宽量刑情节被刻意忽略。在当前较为浮躁的社会整体心态下,对于身兼“大官”、“大富”双重角色又犯下受贿重罪的陈同海,许多人认为除了“除之而后快”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这种想法不无片面和偏激。

从公布的事实看,陈同海苟全性命并非法律对他的怜悯和姑息。抛开死缓判决的法律技术性因素,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剖析判决的合理性:腐败分子必然考虑犯罪的成本,陈同海之所以自首、立功、配合纪检和司法机关办案,关键的原因是不想付出最高成本——生命。审判机关如果完全抛开其自首、立功情节判决死刑,则会让仍在“潜伏”的“陈同海”们形成思维定势——坦白罪行只是死路一条,揭露同伙就是“不仁不义”。这种侥幸和绝望心理,必然会增加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侦查、追赃成本,从而导致窝案、串案的突破难以及巨大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陈同海的性命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金贵。是该从某一个人的生死辩论中跳出来的时候了,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和价值追求,即使它产生的结果与多数人所期望的并不完全一样。

案件再次让我们想到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腐败案件,究其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可近几年腐败案件却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制度缺失、监督缺失、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成为共性。权利集中让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让监督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分配不均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中,道德、法律在利益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让老百姓是如此的迷惘和寒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一种精神,而腐败之风是侵蚀我们民族肌体的众多病毒中最强悍的一种,如何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让反腐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是我们党每一位执政者当前应该迫切需要的思考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谢谢提供

发表于 2012-3-1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314520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