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12|评论: 57

[旅游·户外] 蓬安骑龙补疤桥之谜:谁如果能够破解桥下的那两个字,马上奖他一条中华烟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10-4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蓬安骑龙补疤桥之谜:谁如果能够破解桥下的那两个字,马上奖他一条中华烟


                                       骑龙补疤桥之谜

                                                                                         邓四平/文图 



      神秘奇特的补疤桥,巍峨俊秀的西阳山,形制宏大的古墓葬,气势雄浑的字库塔,历史久远的旧石器时代石斧,铁血传奇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以及众多绘声绘色与龙有关的民间传说……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蓬安县骑龙乡。宛如一个高深莫测的千古之谜,更恰似一个来自远古的神话,蓬安县骑龙乡深深地吸引了我寻幽、访古、探索、发现的目光。
    去骑龙乡以前,我查了查资料粗略地了解了一下:骑龙乡其实并不大,该乡地处蓬安县北部丘陵地带,距县城22公里,仪北公路穿境而过。
      在蓬安县39个乡镇中,以龙命名的乡镇大致有四个:一个是龙云,相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见雄踞山巅的寺庙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便欣然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个以“龙”命名的乡镇是与龙云镇山水相连的巨龙镇,巨龙镇原先叫盘龙镇,龙盘虎踞之地,为与南部县的盘龙镇相区别,故更名为如今的巨龙镇名。第三个是龙蚕镇,原先叫作会龙,此地蚕桑业发达,是蓬安乃至全省有名的蚕桑基地。自古以来,龙均为皇帝的化身和象征,尊贵无比,神圣不可侵犯,而此地竟以骑龙命名乡民,令人惊奇之余,更让人倍感此地必有故事和来历。
     走进骑龙乡,先去了乡场镇上大致转了转,场镇并不大,当地居民的房屋因势就形沿公路而建,以路为街,和其他地方的场镇几乎大同小异,但与其他场镇又有不同的是,骑龙乡最热闹繁华的场镇中心长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黄桷树,树下立有一块高约一米左右的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鲜红的碑文,石碑是为纪念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某部曾在此战斗而立的。伫立碑前,让人情不自禁地就遥想起了当年红军曾于此战斗时的峥嵘岁月和辉煌往昔,当思绪从先前蓦然回到当下之时,你又会深深惊叹到,原来脚下亲密接触的土地竟是一方激情燃烧的英雄的红色热土。
     到了骑龙,那传说中神奇的骑龙补疤桥自然是非去参观不可的。
去骑龙之前,就听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先生介绍,文管所里珍藏着一件解放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斧就是在骑龙乡补疤桥出土的。石斧呈长条状,长约12厘米,宽约5厘米,整个石斧上密布斜条形波纹状磨制条痕,宛如层层波浪起伏,斧口呈月芽状。据汤跃明先生介绍,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一个能够出土旧石器时代石斧的地方,自然也同样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奇之所在。
       从乡场镇乘车出发,沿着一条不宽的乡村公路前行,车开了大约二三里地,便就到了曾经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石斧的补疤桥村了。补疤桥的桥名就是村名,据该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赖永帆介绍,补疤桥是一座十分奇特的石板桥,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奇特之一是这座石板桥建于相传有犀羊显圣的西阳山下,据《蓬安县旧志》载:“西阳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传,曾因地震而见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称“西阳山”,含夕阳照山山愈秀之意。西阳山下的补疤桥四周地形与河道呈现为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形状。奇特之二在于,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石板桥前后共修建过三次,每次刚刚建好便不明不白地垮了,后来当地有一位能工巧匠在即将竣工的石板桥的桥面上挖了一个洞,嵌上了一块长宽高各40余厘米的石柱,从此石板桥便再也没有垮塌了,“补疤桥”便因此而得名。另外,该桥更为奇特之处是在石板桥的桥墩石,当初工匠修桥完毕用錾子在桥墩石上书刻有二字,赖永帆说,他几乎查阅完了《辞海》和《康熙大字典》,在字典和词典中都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踪影。同时,他也向很多人询问和请教过,居然也都无人能够识得桥下二字,这两个字究竟应该怎么读音,是什么含义,有什么寓意,至今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
       陪同前往的骑龙乡党委书记沈恒同志告诉我,不远的西阳山上还有另一个值得探访的去处,名叫接引塔,又称字库塔。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蜿蜒曲折山路的跋涉,终于登上了高约五百余米的西阳山。
      登临山顶,只见临近山顶的山崖之下有一片开阔的土地,一段残垣断壁赫然映入眼帘,估计那是先前的寺庙,如今早已荒芜,只留下几株高大的梧桐树在阳春三月和煦的风中高高的矗立。在残垣断壁旁十余米的一块油菜地里,我们见到了那传说中的骑龙字库塔。仔细打量,塔身共三层,计有5米多高,每层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有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的佛教壁画和文字,塔正面顶层有长方形石匾,石匾楷书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云流水,潇洒俊逸,每字长宽15厘米左右,石匾下方镂空雕有两扇精致石门,高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均呈欲开未开之状,仿佛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塔基状如莲花,用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看上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仿佛含苞待放的水中莲荷鲜活灵秀,楚楚动人。
     尤其是那塔顶石匾下方精致的石门,据说,当地人曾把烧燃的火纸丢进石门,数百米远的山下石洞里居然能够冒出烟雾来。同样,在山下的山洞里烧纸,山上塔顶的石门居然也能冒出袅袅烟雾来,究竟其中有何奥妙,至今依旧无人能解。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字库塔的塔身右侧第二层的两面石壁上赫然雕刻有:“皇图永固”和“帝道遐昌”8个字,塔基基座正面雕有金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塔身左侧刻有“大明万历甲寅本寺众沙门立”12字。
     我暗暗寻思:此塔为何雕刻有金龙,为何又镌刻皇图、帝道等等字样,难道此塔暗中在寓示着什么,或者有着什么难以诉说的隐情及秘密?一切的一切真相,也许惟有山中荒芜的残垣断壁知晓。一切的一切的谜底,也许也惟有山中古老的山石,高大的梧桐,轻轻的山风,或许可以明了。
      看完山中的字库塔,赖永帆介绍说,骑龙乡是一个历史久远人文底蕴厚重的地方,山中还有西阳洞,传说是先前犀羊显圣的地方,洞很大,据说可容千人。山里还有很多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古墓葬,有的墓葬的石刻相当精美,有的墓葬雕有诰命夫人等等字样,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因时间已晚,大家便不得而去了。

20092241145576859.jpg
20092241164851208.jpg
20092241182878223.jpg
2009224119474821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社会背景下,邓四平老师敢于直言不讳,针砭时弊,敢于大胆为老弱病残代言、表达诉求,这的确难能可贵。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又要求甚高,穷追猛打,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架势。对于你的文学造诣,留下了《邓四平散文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功底,直曰佩服。在目前,大多数人(也许哈)对你的言行是佩服,但是却无法效仿(嘿嘿,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也许某一天,在写给你的祭文中,有人一定会把你写的很褒义、很正义。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我相信,历史对你的评价会很高(如果历史能够记住你的话)。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0-4 19:09
有没有听说过2龙抢珠,就在骑龙9大队和2大队的交接的地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00:56
与西阳(羊)山相连还有二座山,分别是圈尔洞和香炉山。香炉山下有个地名叫打石弯,八几年老百姓爱在这里打石头修房子,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曾经在这石头里打出一块化石,化石上是一条鱼。(最遗憾的是在九零年那年,家里修房子,请的工人很多,不知道是谁把我保管多年的化石拿走了。)这石头里有块这样的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01:01
我是南充号怎么显示湖南娄底呢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到桥头自然直 发表于 2016-10-4 16:19
现实社会背景下,邓四平老师敢于直言不讳,针砭时弊,敢于大胆为老弱病残代言、表达诉求,这的确难能可贵。 ...

谢谢信任和支持
其实

我还是非常喜欢论坛里面一位名叫刻画天棠的网友写给我的评价

将来如果可能

朕就采用这位网友的评语作为朕的墓志铭


115609eo7lhag3oo4eldaa.jpg

发表于 2016-10-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字有点像虞姬的虞古文版!!!!!!!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8402643 发表于 2016-10-5 09:59
第一个字有点像虞姬的虞古文版!!!!!!!

请继续认
无论是谁

只要认正确了

我绝对兑现承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文字上有些地方,我稍微做了一些修改,另发该文如下:


                                                      骑龙补疤桥之谜
                                                                                            邓四平/文图


    神秘奇特的补疤桥,巍峨俊秀的西阳山,形制宏大的古墓葬,气势雄浑的字库塔,历史久远的旧石器时代石斧,铁血传奇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以及众多绘声绘色与龙有关的民间传说……所有的一切,居然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蓬安县骑龙乡。宛如一个高深莫测的千古之谜,更似一个来自远古的神话,蓬安县骑龙乡深深地吸引了我寻幽、访古、探索、发现的目光。
    去骑龙乡之前,我先查了查资料,粗略地了解了一下这个地方:骑龙乡其实并不大,地处蓬安北部丘陵地带,距县城22公里,有仪北公路穿境而过。
在蓬安县39个乡镇中,以龙命名的乡镇大致有四个:一个是龙云,相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见雄踞山巅的寺庙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便欣然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个以“龙”命名的乡镇是与龙云镇山水相连的巨龙镇,巨龙镇原先叫盘龙镇,龙盘虎踞之地,后来,为与南部县的盘龙镇相区别,故更名为如今的巨龙镇名。第三个是龙蚕镇,原先叫作会龙,此地蚕桑业发达,是蓬安乃至全省有名的蚕桑基地。第四个就是骑龙乡,自古以来,龙均为皇帝的化身和象征,尊贵无比,神圣不可侵犯,而此地竟以骑龙命名乡名,令人惊奇之余,更让人倍感此地必有故事和来历。
     走进骑龙乡,先去了乡场镇上转了转,场镇并不大,当地居民的房屋因势就形沿公路而建,以路为街,和其他地方的场镇几乎大同小异,但与其他场镇又稍微有所不同的是,骑龙乡最热闹繁华的场镇中心长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黄桷树,树下立有两块高约一米左右的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鲜红的碑文,一块书有苏维埃三字,另一块书有得胜碑三字,石碑是为纪念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某部曾在此战斗而立的。伫立碑前,让人情不自禁地就遥想起了当年红军曾于此战斗时的峥嵘岁月和辉煌往昔,当思绪从先前蓦然回到当下之时,你又会深深惊叹到,原来脚下亲密接触的土地竟是一方激情燃烧的英雄的红色热土。
     到了骑龙,那传说中颇具传奇色彩的骑龙补疤桥自然是非去参观不可的。
     在去骑龙之前,就听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先生介绍,文管所里珍藏着一件解放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斧就是在骑龙乡补疤桥出土的。石斧呈长条状,长约12厘米,宽约5厘米,整个石斧上密布斜条形波纹状磨制条痕,宛如层层波浪起伏,斧口呈月芽状。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一个能够出土旧石器时代石斧的地方,自然也同样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奇之所在。
     从乡场镇乘车出发,沿着一条不宽的乡村公路蜿蜒前行,车开了大约二三里地,便到了曾经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石斧的补疤桥村了。补疤桥的桥名就是村名,同行的骑龙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赖永帆介绍,补疤桥是一座十分奇特的石板桥,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奇特之一的地方是这座石板桥建于相传有犀羊显圣的西阳山下,据《蓬安县旧志》载:“西阳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传,曾因地震而见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称“西阳山”,含夕阳照山山愈秀之意。西阳山下的补疤桥四周地形与河道呈现为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形状。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这座石板桥奇特之二的地方是石板桥前后共修建过三次,每次刚刚建好便不明不白地垮了。后来,当地有一位能工巧匠在石板桥即将竣工之时,用錾子在石板桥的桥面上打了一个洞,嵌上了一块长宽高各40余厘米的石柱,从此石板桥便再也没有垮塌了,“补疤桥”便因此而得名。另外,该桥第三个奇特之处是石板桥的桥墩石,当初工匠修桥完毕用錾子在桥墩石上刻了两个宛如天书一般的字,赖永帆说,他几乎查阅完了《辞海》和《康熙大字典》,竟然都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踪影。同时,他也向很多有学识之人询问和请教过,居然也都无人能够识得桥下二字,这两个字究竟应该怎么读音,是什么含义,有什么寓意,至今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
     一路同行的骑龙乡党委书记沈恒同志告诉我,不远的西阳山上还有另一个值得探访的去处,名叫接引塔,又称字库塔。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辛跋涉,我们一行数人终于登上了高约五百余米的西阳山。
    登临山顶,只见临近山顶的山崖之下有一片开阔的土地,一段残垣断壁赫然映入眼帘,估计那是先前的寺庙,如今早已荒芜,只留下几株高大的梧桐树在阳春三月和煦的风中高高的矗立。在残垣断壁旁十余米的一块油菜地里,我们见到了那传说中的骑龙字库塔。仔细打量,塔身共三层,计有5米多高,每层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有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的佛教壁画和文字,塔正面顶层有长方形石匾,石匾楷书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云流水,潇洒俊逸,每字长宽15厘米左右,石匾下方镂空雕有两扇精致石门,高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均呈欲开未开之状,仿佛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塔基状如莲花,用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看上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仿佛含苞待放的水中莲荷鲜活灵秀,楚楚动人。
     尤其是那塔顶石匾下方精致的石门,据说,当地人曾把烧燃的火纸丢进石门,数百米远的山下石洞里居然能够冒出烟雾来。同样,在山下的山洞里烧纸,山上塔顶的石门居然也能冒出袅袅烟雾来,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至今依旧无人能解。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字库塔的塔身右侧第二层的两面石壁上赫然雕刻有:“皇图永固”和“帝道遐昌”8个字,塔基基座正面雕有金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塔身左侧刻有“大明万历甲寅本寺众沙门立”12字。
     我暗暗寻思:此塔为何雕刻有金龙,为何又镌刻皇图、帝道等等字样,难道此塔暗中在寓示着什么,或者有着什么难以诉说的隐情及秘密?一切的一切真相,也许惟有山中荒芜的残垣断壁知晓。一切的一切的谜底,也许也惟有山中古老的山石,高大的梧桐,轻轻的山风,或许可以明了。
      看完山中的字库塔,赖永帆介绍说,骑龙乡是一个历史久远人文底蕴厚重的地方,山中还有西阳洞,传说是先前犀羊显圣的地方,洞很大,据说可容千人。山里还有很多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古墓葬,有的墓葬的石刻相当精美,有的墓葬雕有诰命夫人等等字样,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因时间已晚,大家便不得而去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6-10-5 00:56
与西阳(羊)山相连还有二座山,分别是圈尔洞和香炉山。香炉山下有个地名叫打石弯,八几年老百姓爱在这里打 ...

四川盆地在几百万年前曾经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质造山运动,导致了沧海桑田之巨变。你家屋场里打出来的石头里面有鱼化石,就说明了这一点。
你家修房子千不该万不该将那鱼化石打出来,一旦打了出来,那就将鲤鱼跃龙门的风水破了。如果将房子直接修建在鱼化石的风水宝地上,你家以及你家后人将荣华富贵无比。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6-10-4 19:09
有没有听说过2龙抢珠,就在骑龙9大队和2大队的交接的地方。

我好久又去看看,如果没得二龙抢珠纳闷说?:lol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8402643 发表于 2016-10-5 09:59
第一个字有点像虞姬的虞古文版!!!!!!!

虞美人的虞字下面是吴喔

那看那个字下面有吴吗?:lol

发表于 2016-10-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6-10-5 10:42
虞美人的虞字下面是吴喔

那看那个字下面有吴吗?

:Q又是你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又是你?

发表于 2016-10-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6-10-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_155:}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23:12
邓老师挺你哟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庚辰二字!:lol:lol: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