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普通人超越自我的故事 《挑战不可能》的筋骨来源于一个个平凡普通的生命个体,通过震撼人心的挑战项目,讲述了挑战者背后不断超越自我的故事。 第二季每期节目选择4-5个在技能、体能、脑力等方面有远超常人本领的中外选手,并为其精心设计难度更高的挑战项目,让选手突破自我,完成不可能的挑战任务。挑战成功之后,由嘉宾董卿、李昌钰、王力宏投票决定,选手是否能进入荣誉殿堂。 在新一季的《挑战不可能》中,有来自贵州山区的跳绳最快的孩子岑小林、号称“电锯英雄”的消防战士李海峰、坚持四十二年训练警犬的李维福与他的“草根”、来自俄罗斯突破人体极限的“深海冒险家”阿列克谢•莫尔恰诺夫,还有“能读懂别人内心”的“心理术师”松明等等,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没有明星光环的素人。 《挑战不可能》清一色的素人面孔撕掉了明星、娱乐的标签,让普通人展现他们超乎常人的不凡。同时,作为“生命潜能”最好的代言人,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普通人身上蕴含着的人类作为自然生命体的无限可能。 挑战项目制作浩大,突出科学严谨 在第一季基础上,除了挑战项目升级,《挑战不可能》第二季的制作工程也有了提升,节目不局限于棚内录制,还将挑战场地移到室外,重点突出科学、严谨。 首先是制作工程浩大,比如首期节目中警犬“草根”的挑战项目——首先取嘉宾王力宏的一滴血在纯净水中稀释200万倍,再将稀释过的200万倍的血水融入消防车的水罐中,循环十分钟后,再取消防车水罐中稀释过2000万亿倍的血水制成血液样本,将两个浸过血液样本的铁片和13个没有浸过血液样本的铁皮分别装在15个密封的箱子里,最后将15个箱子藏在15辆车里,“草根”必须找对样本才能算挑战成功。 整个过程将室内、室外录制相结合,期间甚至将体积巨大的消防车开进演播室,然后再到室外安排15辆车进行测试,整个制作工程的浩大超越一般的挑战类节目。 其次是科学和严谨。比如15岁岑小林的“跳绳挑战”,岑小林跳绳速度之快,观众其实很难通过肉眼进行精准计数,节目组使用灯泡墙来展示挑战者的速度和数量,还请来了专业的计数专家,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挑战者的实力和挑战项目的难度。科学、严谨的操作,让素人的挑战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对于《挑战不可能》节目本身而言,并不是单纯地向观众演绎高难度系数的挑战,而是透过素人挑战项目向观众表达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平凡生命绽放的美丽,是将“不可能”变成“不!可能”的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