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尔不凡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也是司马迁除了《史记》之外最珍贵的一篇文章,它记述了司马迁对 "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的《史记》的看法,也痛陈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蒙冤受宫刑,沦为宦臣的痛苦和冤屈。其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成为了千百年来的警世名言。 2.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 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渊明自号 " 五柳先生 ",是东晋田园诗歌代表人物。《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3.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4.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出处】苏轼《留侯论》 【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 · 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来源:经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