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倍思故人。这是传承千年保留下来的习俗,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先烈的缅怀,而作为后人,又该如何让传统得以传承,让祭扫的价值更深远,与生态文明相随相伴呢?
有人说放鞭炮、烧纸钱,有人说送鲜花、三鞠躬,也有人说给老祖先送酒水菜、以表孝敬。的确,从这三种方式上来讲并无根本上的对与错,如果说真要评论谁是谁非,谁对谁错,都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将道理讲明。对此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是按照我们长久以来的模式进行的,然而,鞭炮、火烛等因会产生SO2,NO2,CO2等气体,对酸雨形成、全球大气变暖甚至雾霾都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对呼吸道有极强刺激的硫化钾,极易引起喷嚏、咳嗽等,高浓度吸入甚至会引起肺水肿。第二种说法不免让人看到了文明,看到了新风尚,即没有了燥音,也没有了环境污染,不得不说此仍明智之举。第三种说法也是文明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拿着鲜花,带着酒水一周去祭拜先祖们的不占少数。
随着近年来环保问题的不断白热化,雾霾、空气质量低早已成为各大中小城市居民茶余饭后的家常话题,因此,经过如上分析,确保健康、关乎安全,不能只说不做,从清明祭祀开始,让文明取代污染,让鲜花长伴健康。让文明祭扫、清朗过节的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