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抛出问题:
是谁同意成都地铁涨价的?听证代表如何筛选的?听证会是否缺乏监督?
再来看一个跟成都地铁涨价相关的新闻片段:
“10月19日上午,成都市发改委组织召开成都地铁线网票制调整听证会,由消费者代表、专家学者、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等组成的25名听证会参加人经过充分发言,25名代表均同意将区间计价调整为里程计价,20名代表赞成方案一,2名代表赞成方案二,2名代表建议选择方案一和方案二中较优惠的,1名代表两个方案均不同意。”
25名代表一致同意将区间计价调整为里程计价!!
真的这么巧吗?你我身边,普普通通的上班族里面,真的有人全盘支持涨价?这完全不符合实际嘛,就算作假,也稍微走点心好不好。
还有最后那个两个方案均不同意的代表,你既然两个方案都不同意了,为何还要投同意票呢?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票数统计上,是否也存在猫腻。
另外,听证会的组成成分如下:“消费者代表、专家学者、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那么请问,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正会坐地铁的?他们能够代表坐地铁的人吗?分别所占的比例又有多少?人员筛选是否科学透明?
如果地铁涨价早已成定局,那么听证会是否只是一场费时费力,浪费社会资源的表演?
还有一个问题,
为何成都地铁最后实际施行的方案与听证会提出的说法不一致?
去年听证会时是这样说的:
“成都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解释:现行的区间计价票制调整为里程计价票制后,票价会出现不变、下调和增加三种情况。”
但是从2017年6月2号开始施行的新票价看来,只有原价,上涨两种,并没有下调的情况。成都市交委是否不诚信?
听证会时成都市交委还承诺“将适时推出一日票、多日票等各类定期票,供市民灵活选择。”
然而票价是如期上涨了,一日票、多日票、月票现在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成都交委,你们还记得听证会时的承诺吗?
听证会、成都交委,请你们回应一下问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