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114|评论: 25

[民生杂谈] 寻访杨氏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访杨氏族谱

  原由:杨昌绂(南陈时期)—杨祯明(雍正时期)之间世系不清

  寻访老地名:遂宁县凤凰台六角坝倒石桥

                    江西南城县天台山白马坡

  寻访支始祖世系:杨昌绂(南陈时期)—杨祯明(雍正时期)

  寻访同宗,字辈:祯化和懋,于文志先,兴成积德,庆父祈天……

  杨昌绂—杨祯明后裔分布地:成都彭州市

  天下杨氏,姓分周姬,派自杨震。杨震生五子:长杨牧(隋文帝杨坚及杨家将直系先祖)、次杨里(无考)、三杨秉(我支直系先祖,初中语文《杨修之死》中杨修、新都杨升庵状元、杨尚昆也为该支)、四杨让(无考)、五杨奉(西晋三杨两后家族、杨贵妃家族、杨万里直系先祖)。

  我支杨氏系出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世三公”直系,至南陈全忠公生五子,长景绂(渠县、邻水、大竹、通江、巴中片支始祖)、次慎绂(巴中片族谱写作“顺绂”)、三昌绂(潼南片支始祖)、四维绂(西充、蓬溪、射洪、南部、盐亭、遂宁、南充片支始祖)、五继绂。

  我支现存民国抄本《杨氏族谱》谱序前面提及“传至吾祖昌绂公移至江西天台,叔祖维绂移居四川统(按:应为‘充’)国”,后面又详述“全忠公第三子进士昌绂公自大陈宣帝时任江西南昌府南城县令,任满未归华阴,卜地居于天台山白马坡;忠公第四子进士维绂公,陈宣帝时任四川南充知县,任满未归,居于邑之北十里长属山下莪溪”,我支谱全忠公之后未述昌绂公裔嗣,却记维绂公后昆,直叙至彦隆公三子商、汉、邹三公子孙于明末的一次修祠合谱。该谱序撰于1641年,与西充县常林观(维绂支发源地)、蓬溪县明月乡(商公—本镒支系)、蓬溪县槐花乡(商公—本鉴支系)、南充嘉陵区安乐坝(商公—本通支系)杨氏族谱出于一辙。但以上几处杨氏族谱均记作“全忠公生二子,长维绂,次子贡生继绂(安乐坝谱写作‘断绂’)”。

  谱序之后又述“始自遂宁县凤凰台六角坝倒石桥人氏,自雍正(按:1723-1735年)年间来新繁邑(按:1965前为新繁县,后拆销县建制降为新繁镇,现属新都区)班(按:应为‘斑’)竹园(按:即现新都区斑竹园镇)插占水田数百亩,居几年,不利,又迁于彭县(按:现彭州市)南乡(按:迁居地——现彭州市致和镇斑竹村一带的‘杨家坝’即属清之‘南乡’)”。

  后又述及来彭重新议定宗派四十辈:“祯化和懋,于文志先,兴成积德,庆父祈天……”,来彭始祖祯明公,生子二,杨铎、杨化。

  昌绂—祯明支迁彭杨氏,现主要分布于彭州市致和镇斑竹村、独柏村、百苍村、四方村,濛阳镇原竹瓦乡青龙村、三岔村,隆丰镇大泉村、原同德村、原集贤乡,丽春镇长顺村、太平村兰家巷、原北君平乡沙埂村,天彭镇花龙村、东郊村、原枣子树,楠杨镇,湔水附近,新都区新繁镇原新农乡等地。

  为确清昌绂公至祯明公之间世系,搜索百度地图,发现遂宁船山区西北有“凤台村”,东有“六角村”,西南安居区有“倒石桥”。端午节前专程去遂宁河东区仁里镇杨家祠和六角村寻访:杨家祠在瓦店村,为杨再思(杨震五子杨奉支)后人聚居处,邻村六角村杨氏仅几户,因无人,寻访未果。

  几点推测:

  1.“湖广填四川”先后集中发生了两次,一次在明初,一次在清初。我支族谱世系前有“来川之祖”,确认我支杨氏先祖为移民。而西充维绂支杨氏在南陈时(569-582年)即已入川,距雍正时期已愈千年,不会自认为移民。若为明初移民,世系第一人就不应该是“杨祯明”,所以应该是清初移民。

  2.雍正帝曾从国家层面提倡编修家谱,加上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宗派观念,族谱可以别亲疏,所以移民迁徙时家谱是必带物。虽然移民迁徙有政府保驾护航,但移民仍可能遭遇被打劫、翻船或其它意外,所以家谱也常常被弄丢,因此后来续谱,摘录嫁接拼凑笔误,往往出现很多纰漏。推测吾祖祯明公所带族谱也弄丢了,当来到遂宁凤凰台六角坝倒石桥时,恰恰遇到杨维绂后裔(分布于附近长根山、南坝、小河口),缘于本族血统渊源,便定居于此。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无法续谱,便抄录西充杨氏族谱。但我祖牢记为昌绂公之后,所以在所抄之谱序中两次提到“昌绂”,而西充杨氏族谱相同内容谱序中根本未提及“昌绂”,只提及全忠公生二子,长维绂,次继绂。

  3.康熙帝分别于康熙二年(1663年)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两次下诏鼓励湖广移民填川。我祖若在此期间入川,至雍正(1723-1735年)时再迁彭,居遂宁29-72年,也算得上“始自遂宁县凤凰台六角坝倒石桥人氏”。

  4.《潼南杨氏族谱》(2012年)提及杨秉-杨秉信支后裔孙文秀公,南宋末进士,仕湖广永州府零陵县知县,值南宋亡不能归,乃徙湖南辰州府辰溪县定居于五都一甲之黄溪岩,时称黄溪杨氏。文秀公迁楚传十三世,康熙年间有数十家入川,而今只有五支可查。而潼南双江(新林姬家坝)杨氏也为昌绂公支系,不知我支是否也属湖南辰州黄溪杨氏?

  “遂宁凤凰台六角坝倒石桥、江西南城县天台山白马坡、昌绂公、祯明公”,希望知情人提供我分支源流、老地名、人名或相关杨氏族谱信息,衷心致谢!

  联系QQ:1421780878。

  QQ邮箱:1421780878@qq.com

  2017年6月14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6-1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勿忘祖宗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6-16 09:17
杨家将一家哇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现在中国80%以上杨姓人都是杨震后代,杨震是东汉太尉,为官清廉,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最早提出者,因学识渊博,弟子甚众,又号称“关西夫子”。杨震有五个儿子,长子杨牧,隋朝皇帝杨坚和北宋杨家将都是其后代。我们这支是杨震三子杨秉的后代,新都桂湖公园杨升庵状元和杨尚昆主席都是这支。唐朝杨贵妃家族和你们安岳的很多杨再思后代则属于杨震小儿子杨奉的后代。

发表于 2017-6-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家好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6-30 16:44
我就是南城杨氏。清光绪年间修有族谱,可以考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6-30 16:45
联系方式13879404935杨木华。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6-30 20:07
帮你顶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6-30 20:32
我们这里是南城杨氏宗谱里的昌抜公。可以考证,联系方式13879404935杨木华。望宗亲杨族来考证。认祖归宗。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感谢宗亲!一定拜望。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祭
桃枝夭夭,菜花黄黄;
气清景明,宜扫祖圹。
垒土补陷,割芜去芒;
祭牲供果,点烛燃香;
烧纸奠酒,先祖呈飨。
坟飘烟影,追思久往。
本为姬姓,华夏一堂;
成王戏语,桐叶封王;
采邑洪洞,国号曰杨;
追本溯源,始祖伯侨;
子孙环宇,世系流长。
远祖赫赫,近宗茫茫;
千年岁月,兴废无常;
兵燹乱世,或存或亡;
饥馑瘟疫,穷困恓惶;
民生维艰,碌碌忙忙。
布善积福,祖德留芳;
生息繁衍,叶茂枝广;
存我于世,祖恩难忘。
哀近祖入蜀之苦难兮,凄怆;
怀先人创业之艰辛兮,悲凉;
叹族谱之被焚兮,世系无从稽考;
伤祖茔之被平兮,列祖无以拜望。
白沙沟、杨家坝、杨家大塘,
空余旧地名,无限惆怅。
千秋俎豆,万古烝尝。
叩首叩首,祖德无疆!
奠酒奠酒,列祖尚飨!

              杨愚
      2017年3月30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6 14:21
之主8一世二

发表于 2017-7-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所有热心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遂宁船山区仁里镇瓦店子村杨家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店子村杨家祠相邻的六角村,可惜名虽存,人已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