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190字,阅读需4分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快递员李玉贺因在投递过程中与客户发生纠纷,被对方打伤至肌力为0级,住进重症监护病房,颈部以下只剩肩部三角肌能动。
对于这种殴打他人的行为,北京时间“锐评”坚决不能认同,尽管快递员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但是这不是任何人殴打他人的理由。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年报》这篇《一个快递,一分钟,一句话,一顿打》的报道让人感觉略有偏颇。实际上这名快递员被打并不是因为“一分钟”,也不是因为“一句话”。
尽管这篇报道只采访到了快递员一方,按说应该是对快递员相对有利的,但一些细节还能看出问题。比如这名快递员跟对方约好30分钟后送,实际上却是在40分钟后客户给他打电话才去送,也就是说他至少迟到了十多分钟,而此时他却埋怨对方“没有等一分钟”,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李玉贺很大概率就是不想爬楼,希望对方能够在楼下等他;但既然他自己并没有按约定30分钟之后到,那么对方显然也无从判断他多久能来。
而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双方冲突其实也不是因为一句话,而是李玉贺在爬楼上去后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明。如果说这是快递公司一贯的规定自然容易理解,但是就锐评君个人感受来说从没遇到这种情况,加上双方之前的言语交锋,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故意刁难”。
当然,究竟是故意刁难,还是对方有什么地方让李玉贺产生了怀疑,又或者李玉贺一贯就是要求查证对方证件,《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并没有说清楚。但是显然这激怒了对方,双方争夺过程中对方踹了李玉贺,而李玉贺则胡乱挥拳,“不知道打中了对方哪里”。
尽管《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试图用快递员收入低、劳动量大和可能遭遇恶意投诉来作为此事的背景,但李玉贺并不是因为收入低、劳动量大才跟对方发生纠纷,而对方显然也不是单纯的恶意投诉。
当然,整个行业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保障快递员工作权益是很重要的,但这显然不是客户的责任。
而同时应该认识到,由于快递员的这种生活境遇,确实可能在现实中与客户发生冲突,加上一些客户本身素质不高,这种冲突升级为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此锐评君建议,其实双方都不必如此肝火旺盛,更用不着使用暴力,尤其是客户一方,完全可以通过投诉来解决。如果对快递企业的投诉接待不满意,其实向国家邮政总局申诉网站(http://sswz.spb.gov.cn/)求助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十分值得推荐。
不过对于这种投诉,也有另一种声音,就是认为快递员也不容易,这样投诉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应该相信主管部门的处罚力度是合适的,不要被一些人试图逃避处罚时的惨像所干扰;另一方面更应该认识到,如果不投诉那些有问题的快递员,等于对那些保质保量按时投递的快递员是一种不公平,实际上投诉一个问题快递员是保护了更多的合格快递员。
因此,面对那些让您不满意的快递员,要投诉,不要动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