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沱江绕过成都平原,奔腾522公里到泸州汇入长江。在它的上游有一座由水而兴的小镇叫石桥镇,水运发达,曾有“小汉口”的别称。民国时期,犹其是抗战期间,石桥水运发展到极盛,石桥码头停靠的船只有时多达千艘,出现了壮观的“水市”之景。因此,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中央局在石桥设立了“四川省水上警察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石桥码头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石桥这座古老的小镇,正在用苍老来述说它的过往,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破旧和荒僻。 位于四川省东部的简阳市,是由资阳市新划入的一个县级市,石桥镇就在沱江边上,有悠久的历史。在汉朝石桥便开始生产井盐,清朝时政府在石桥设管理机构,收取盐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使石桥外地人口大增,被称为“六省会所”的福建会馆、广东会馆、贵州会馆、陕西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随之建立,以便协调六省移民和商人纠纷。抗战时期,石桥是有名的川中金融中心、水运码头和商贸中心,号称四川四大古镇之一。当时,全国有13家银行在此设立分行,镇内当时云集了一百多家茶馆,文化事业一片繁荣。随着水运业的衰落,石桥也随之衰落,以至现在鲜有人知到这个曾经的川中名镇。 沱江的对岸拔地而起的高楼吸引着石桥居民的眼睛,每天都有隔岸观火。 唐大姐在这条江边上住了四十多年,她说七八十年代江里的船多得很,运粮的动肥料的川流不息,后来汽车多了铁路通了,船就少了,都走318国道和成渝铁路,江面就只有几条打鱼船了。眼看江对面的楼房在一天天的长高,但这边呢,吼了几年要拆迁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老房子都是旱厕,一下雨臭气熏天,生活很不方便。现在娃娃些都出去打工,在外面卖了房子,左邻右舍都是些老年人,喂几个鸡把家守到。 江边上,小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他们才不关心大人的事。肖勇一家也是盼望早分房子,有太阳就把奶奶推出来晒太阳,看沱江看对面的房子。农村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看到对岸的新房,他们都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