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1]
[size=1.1]教科书循环用省钱又环保 美国学生课本传十届
在中国,每当升学考试结束,或者大学毕业前夕,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将很多尚好的教材,以每公斤0.5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其情景令人惋惜。相比之下,美国的教材使用办法则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本书用好几年
美国中小学教材实行无偿借用制度,每学期开始,学校将教科书出借给学生,待学期结束后,学生再“完璧归赵”,这样,一本教科书可连续多年被不同学生使用。
波顿是高中十年级学生,他正在使用的化学课本,是一本装帧精美、16开大小的硬皮书。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的封底,有包括波顿在内的5个签名。也就是说,波顿是这本书的第五个使用者。而且每本书都配有条形码,学校的教材室只要一扫,就可以看出该书的使用历史。
据担任中学指导教师的艾米女士介绍,美国教材之所以能循环使用,主要是因为历年来的教学内容基本不变。当然,为了避免使用过时的教科书,许多州每隔几年会对教材进行修订。一般情况下,每本教材的使用寿命为3至5年。政治、历史等课本的使用年限稍短,物理、数学、化学等课本则相对较长。波顿说他的数学课本已经有10个人用过了。
必须给书包上书皮
美国学生从小就被要求爱护书本。波顿的化学书已使用了5个年头,但依然光洁如新,里面也十分整洁,几乎见不到勾画的标记。在高中教授科学课程的卓姆女士说,在美国的学生手册里,都有关于教科书的条款,里面清楚地写着,每位学生要对自己借阅的教材负责,使用期间要爱护书本。另外,学生借书时,都要先检查有没有毁损,以分清责任。如果在自己使用期间,书本遭到不正常的毁损、丢失,都要赔偿或罚款。在赔偿金支付前,学校不再给学生提供新书。
另外,有的州会要求学生在借书时支付一定的押金,有的州则会在法律上对爱护课本做出不同规定。例如,得克萨斯州的法律规定,学生必须为每本教材包上书皮。在拉玛高中的学生手册中,也可以看到“每本书必须自始至终带有封皮”的纪律性条款。据波顿说,有很多志愿组织或人员会为学校捐赠包书用纸,但具体操作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循环使用好处多
由于美国中小学教材与我国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分科而不分册”,所以教材通常都很厚,需要投入很大成本。例如,波顿的化学课本就是把高中化学的全部教学内容编在一起,像大型工具书一样,多达1000多页。教材都是彩色印刷,纸张优质,不易破损。由于课本多年循环使用,使得这些高成本的教科书既没有给学生家庭造成负担,也没给政府带来财政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教材循环使用,对于木材资源的节省有重要意义,既能从小培养孩子们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相比之下,日本的学生虽然也是无偿使用教材,但由于课本发到学生手里就不再收回循环使用,所以在财政压力下,教科书根本无法达到美国那样庞大的容量和牢固的装订。
大学教材贵得吓人
与中小学教材免费使用截然相反的是,美国大学的教材贵得吓人。例如,一本16开大小、400页左右、普通压膜装订的教材,价格在50美元左右,如果是硬皮精装,就差不多七八十美元甚至更高了。与同等厚度的通俗小说或其他出版物相比,价格可以说是高得离谱。
不过,学生想要省钱也有很多办法,几乎每所大学书店都有收购和销售旧教科书的业务,很多学生都是买旧书来用,用完后,再卖给学校的书店,这样一来,就能节省费用百分之六七十。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变相达到了教材循环使用的目的,只不过从“无偿”变成了“有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的版权意识十分强烈。虽然教材贵得离谱,但学生很少通过复印来省这笔开支。从大陆来美进修的林女士说,即使你复印了,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在课堂上使用,因为很快就会有人指责你侵犯版权。▲
《环球时报》 (2004年03月03日 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