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医说的这起案件发生在2015年的7月6日,天津市东丽区一批发市场的出租房里,一名女子和一名年仅四岁的小女孩,一夜之间死在家中。东丽警方历时一个多月,勘查现场20余次,最终,查明了这起悲剧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被害人家隔壁的仓库违规使用粮食熏蒸药物,导致毒气泄漏。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任法医师 张建华:“我告诉他我说,不能排除是,可能有毒气体导致死亡的,那么我建议他,因为现场已经有过火的情况了,能不能尽早尽快,让有资质的检测的部门,到现场进行一下检测,看有没有这种有毒气体的存在。” 死者家中检出磷化氢气体成分 听到张法医的建议后,嘉定警方第一时间联系环保部门对被害人的家进行环境监测。几轮的测试下来,很快也有了最终结果。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刑侦支队刑科所法医 杜猛:“经过环境检测,在死者家中检测出磷化氢气体的成分。”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刑侦支队民警 徐华锋:“他们反馈过来的,我们专门问了一下有关的专家,磷化氢在空气中是不存在的,它是极易挥发的一种气体。所以有这个异常。那个磷化氢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磷化铝,是一种常见的那个粮食熏蒸的药剂,它潮解以后产生磷化氢这个气体用于杀虫的。” 警方对死者兄妹进行毒化检验 那么,这种磷化氢气体到底是不是致使兄妹俩中毒的原因?警方决定,立即对两名被害人进行检验。 检材稀少 鉴定人员先用动物实验 随后,根据法医提取的检材,毒化方面的鉴定人员开始了新的实验。但是,拿到这些检材时,对于每一名鉴定人员来说,这次的检验项目,是他们工作以来最没有把握的一次。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严慧:“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一个领域,因为只有我们从体内查出磷化氢,或者是磷化氢代谢物,才是一个直接的说是磷化氢中毒的一个证据。” 就这样,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鉴定人员开始了一次未知的尝试。实验一开始,摆在实验小组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检材”。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严慧:“对我们每一份检材的样品都是特别珍贵的,因为它是非常有限的,那么试一点少一点,最终的话有可能你全部都试完了,你方法还没出来,检材就已经没有了,你怎么进行下一步。当时想的就是要采用动物实验,用动物实验来代替这种检测样品进行实验,我们基本上选择的都是标准的实验动物。” 在接下来的10多天里,实验小组一天都没有休息,不断调整仪器的灵敏度,改变实验的方法,终于有了重大突破。经过后期无数次的论证后,新探索出的检测方法开始在被害人的检材上实施。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严慧:“我们再把他应用到人,那么一次就成功了,做出了磷化氢代谢物,意味着,这个结果对这个案子来说,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因为我们从他体内检出以后,为他是磷化氢中毒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