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盛鸿桑椹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位“90后”美女创业之路
90后的周周,自小脚勤手快、头脑灵活,有农村人普遍具有的吃苦耐劳品质。 小时候,只要有时间她都会自觉做家务,像扫地、煮饭、洗衣服等,从来不用父母吩咐,也无需大人操心。每到农忙季节,她也会主动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农活,没有半句怨言。后来,也就象农村大多数女性一样,结婚,生子。本来过着做家务照顾女儿,做好饭菜,干好农活,这就是当时周周认为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她难忘的家庭主妇时期。
可惜,在2014年,儿才7月大的时候,丈夫出轨了,心中憧憬的幸福大厦突然垮塌,她内心反复追问自己,这是自己发誓无论他是残是病是乞丐,一辈子都不离不弃的那个人么?她绝望之际,她现在仍很清楚记得当时的心理转变过程,同时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坚强些,不靠男人,自己一样可以,以后就自己赚钱了。
从那一刻下定决心的,文化不高的周周在思索如何才能找到赚钱之路,看着家乡核桃、枇杷、桑椹等名优水果周周想,这应该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德昌桑椹2015年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德昌被中国蚕学会命名为全国第一家“中国果桑之乡”荣誉称号,全国最大果桑生产基地。于是一窍不通的她就开始到成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去了解打工,给商贩装货。她的踏实肯干又天生胆识过人,从来敢想敢做敢闯,从不向现实低头,感动了一个陈姓的老板,让她做了当地的代办。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她都会勇于尝试并认真做好,她起早贪黑,还要管这两岁多的儿子,2017年桑椹收购下来,周周为家乡销售了1340吨果桑,在帮助乡亲们增加了收入的同时,她自己也终于挣到了自己的钱了,也终于找到了一条门路。但在收购中她就发现,由于农户自己种植零星,管理粗放,采摘成熟度不一,大小不一,才给销售带来麻烦的同时也影响到农户的增收。要如何才能让农户种植规范,采收合理又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呢?周周终于想到,办合作社带领农户一起共同致富。立足家乡,亲近自然,自主创业,在县代销社的指导下,她创办盛鸿桑椹种植专业合作社。
起步晚,起点却高,盛鸿桑椹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已成为一家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对此,作为合作社头儿的周周无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合作社,起步确实是晚了一步,但我们要求起点高一些……”今年不到三十出头的周周,作为“90后”的年轻女性,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很是看好。除了销售,必须走一条产供销加工一体的道路。找准了发展路子后,说干就干的周周便马不停蹄地干开了:为了跑市场,跑资金,跑人才,跑技术,省外、县城、田间地头,一路跑下来,为此,她跑粗了腿,跑细了腰,终于跑回了资金,跑来了人才、技术。合作社引进莱阳果桑合作社的苗木,台湾“超级长果桑”,2017年组织了11万多株种苗。在销售上引进药厂收购桑叶、枝条。合作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致力于发展绿色的种植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加工,合作社成功试制了“桑叶面”、“桑椹膏”等产品,下一步正准备拓展市场。
为了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合作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让社员积极参与管理,当家作主。构建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如今,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并逐渐建立 “种植+实地观光+农事体验+采摘品尝+配送到户”的现代农业直销模式……
展望未来 ,豪情满怀,作为年轻女性,周周在婚姻上是受到挫折的,但在事业她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她满怀信心地表示: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合作社将致力于发展有机桑椹、有机水果种植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合作社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在家乡建立一个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她表示,她的梦想就是将传统农业单买单卖的销售方式,改为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群买群卖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对接市场需求,避免盲目生产,才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又能让合作社赚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