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5|评论: 8

蚕桑班邛崃红光公社的实习生活(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艰辛而又新奇的養蚕实习生活
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个吃了早饭,就到蚕房上工,魏哥早就到了他告诉我们说:“蚁蚕出的差不多了,今天准备收蚁。”我们一听非常兴奋,赶快拿眼睛四处看,却找不到蚕种纸,魏哥却神秘地一笑说:“别忙找,你们找不到的,等到时候我给你们变出来。现在朱元航和孟永义到桑园采桑,小张在家和我作准备工作。两个男生听好,采桑要采从顶芽端往下数2-3叶位绿中带黄的叶子。不要有水的,也不要有泥沙的有两斤就行。”
两个男生带上筐子高高兴兴地朝桑园去了。我觉得奇怪的是明明蚕房周围就有许多桑树为什么舍近求远要跑到很远的桑园去采摘。魏哥告诉我:“蚁蚕抵抗能力弱,要用专门的高质量,无污染的优质桑叶,才能保证小蚕发育良好,为高产打下基础。桑园里面的桑树是从日本进口来的优质品种,是专门为小蚕准备的。”难怪魏哥養的蚕单产是全公社第一,我有点明白了。
我和魏哥赶忙升上几个火炉子,他告诉我:“收蚁的最佳温度是2627度,湿度是百分之八十左右。”火炉升好后我看看温度计,温度在慢慢上升,又发现蚕房的湿度才百分之六十。“魏哥,湿度不够,才百分之六十啊!”“你拿水桶去房后的水沟里打一桶水回来,撒一点在地上。”
房后的小河沟清沏见底,一群小鱼顺着溪流欢快地游戏着,沟的两岸是菜地,带刺的小黄瓜头顶着黄色花朵在随风摇头。二季豆嫩嫩的藤茎正努力往竹竿上爬。深紫色的茄子一排排地在那儿伸展着腰身…好一派清新喜人的田园风光啊!我正陶醉得不可自拔的时候,两个男生采桑回来了,见我站在河沟边发愣,非常奇怪地问:“张惠芬你在那儿发什么楞?”“你们看景色好美!”朱元航一看到那些嫩嫩的黄瓜不由垂馋涎三尺,就要跳过沟去摘,我赶紧拉住他,孟永义小声说:“别去,你一摘别人就知是我们摘的,你忘了这次下乡订的纪律,不拿农民一针一线吗?”朱元航一楞,愧疚地说:“唉!幸好老同学提醒不然就犯群众纪律了。”
我们三人回到蚕房,魏哥仔细查看两个男生摘的桑叶,见叶子干净,老嫩适宜就满意地说:“很好,完全合格。”我则把水均匀撒在蚕房的地上。不一会儿湿度,温度都达到收蚁的标准了,时间也到了上午九点钟。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们三人眼巴巴地等着魏哥给我们变蚕种。只见魏哥解开上衣的扣子,我们惊奇地看见他脖子上挂着一个布袋,取下袋子他从里面拿出一个大纸包,打开纸包里面是几张蚕种。难怪魏哥身上穿得鼓鼓囊囊,原来如此。朱元航居然说:“我还以为魏哥吃胖了,原来怀着蚕宝宝啊!”我们一听都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有什么好笑的,蚕种在我身上放了几天,行动都不自由,成天小心翼翼生怕压坏蚕种了,你们认为我容易吗。”听魏哥这么一说,我们立刻笑不起来了。
打开好几层包装,翻开蚕种纸,上面一层又小又黑的蚁蚕在蠕动,我们按照魏哥教的方法用鹅毛笔小心地把蚁蚕扫到蚕笸的棉纸上。扫完后发现还有一小部份蚕卵没有孵化,魏哥把这些纸包好放进布袋又挂在了身上。他告诉我们至少要两次才能收净蚁蚕。这些刚刚孵化的蚕,体形细小浑身长满刚毛,体黑褐如蚁,怪不得叫蚁蚕,它的样子和蚂蚁太像了。收完蚁蚕后魏哥开始切桑叶。“蚕体有多长就切多大的方块。”切好后他把桑叶均匀地撒在蚕笸里面。“刚好一层不能撒太厚。”他一边操作一边细细地给我们讲解操作规程。
一切搞好后魏哥把一个工作笔记本交给我然后郑重地宣布:“女孩子细心一点,每天的工作记录就由小张来写。要按照上面的栏目细心填写清楚。还有一本温湿度监控记录,就是谁当班谁记,每个小时看温湿度,不达标,就采取措施。你们三个分三班,实行三班倒,我不参加分班负责全面,等蚕大一点劳动强度大以后再增加人手。
魏哥是个细心而又体贴的人,只要是我当零点班,他就上半夜睡觉,下半夜来陪我值班。只要闲下来我就向他请教養蚕的技术,不管我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是很耐心地给我讲解。
通过交流我得知魏哥初中毕业本来考上了高中的因为父亲去世家中缺少劳动力,所以辍学回生产队当了蚕桑员。贺老师和唐老师二人见他工作认真且聪明好学,特别关照他,常常找一些关于養蚕方面的资料给他看。要作什么关于蚕桑方面的科学试验都是在他这里作。他们把作为典型来培養。听了魏哥讲的这些不由对他刮目相看。我想魏哥这样的人,才是农村的希望。
魏哥告诉我们小蚕生长发育快,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小蚕期体表单位面积大,皮肤蜡质层比较薄,容易散发体内的热和水份,对高温多湿的抵抗能力强。小蚕的呼吸量小,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但是对有害气体、农药和病原体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我们一定要采无农药污染的好质量的桑叶,平时要搞好蚕房和周围消毒卫生。非蚕房人员不能进,特别是你们同学来了也不能随便进出。进出蚕房要换鞋,喂叶前要洗手,个人要讲卫生,每天洗澡,勤换衣衫。去年有个生产队就是消毒不严,颗粒无收啊!我们听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听魏哥的话,遵守规定。
魏哥规定每天早晨采的桑叶白天喂蚕,下午采的桑叶晚上和第二天早晨喂蚕。采回来的桑叶放在贮桑室内,合理贮藏,不要堆得太厚,不能让桑叶发热,变质。要保证蚕吃到最新鲜的桑叶。每天采回的桑叶要称量记录,大体做到当天采的桑当天用完。
我们在魏哥的教导下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養蚕工作。这第一天晚上便是我值零点班。贺老师不放心来蚕房捡查工作,看到我们这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执行条例一丝不苟,便放心地去其他同学那儿去了。我一个人在蚕房,按规定一个小时查一次温湿度,当我正在切桑叶准备喂蚕的时候魏哥来了,毕竟我们是初学者,他不放心,怕有闪失。
几天过去了,我们发觉小蚕的颜色在慢慢变浅,没有刚刚出壳时那么黑了,体形也在变化中。一天早上我刚刚接过孟永义的班,就发现有几头蚕呆呆地昻着头一动不动,头还好像还有一点肿肿的,吓了一大跳赶紧大叫:“孟永义,快回来,你看这蚕…”孟永义正准备回去休息,一听我这样说吓得跑进来,一看那几头小蚕的情况吓得更结巴了:“我、我我去喊魏哥…”话没说完就飞快地跑得不见了,好一会,魏哥才不慌不忙地来了,他一看我和孟永义紧张兮兮的样子忙胸有成竹地说:“不紧张,不紧张,不会有问题的。”等他看了那些呆头蚕后忽然大笑起来,“我昨天忘了给你们说今天蚕要入眠了。看看把你们吓得,对不起,对不起啊!”我和孟永义这才如获重负地笑了。“现在蚕到了将眠期要减少给桑量,稀稀薄薄撒一层桑叶就行了,等到有百分之七十眠蚕的时候就停止给桑。加网提青另笸喂養,以防蚕儿因饿着入眠,而变得弱小。”魏哥反复地叮嘱。我切上桑叶喂了蚕。赶紧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到了中午大部份蚕进入眠期,我们按魏哥说的停止给桑,加网提青。在约经过一天的时间大部份蚕蜕皮完成。蜕下旧皮的蚁蚕显得浑身皱皱巴巴的身体显得细长了一些。这个时间的蚕叫起蚕。等百分之九十五的蚕眠起齐后才给桑饷食。此时的蚕儿头部稍呈灰白色,喂的桑叶要新鲜偏嫩,不宜切得太大,最多切成蚕体一点五陪的方块就好。喂叶要均匀,以防蚕食桑不足,形成弱小蚕。魏哥给了一个口号:“节约用桑,不饿蚕!”我们用毛笔写好贴在墙体上时时提醒自己。  
蚕渐渐长大要适时进行扩坐,蚕儿稀密均匀,不但促进个体发育,而且使整体发育齐整,蚕体健壮。在蚕室内湿度过大时要用三七焦糠(三份石灰,七份焦糠)这样既起到干燥作用除了湿,又达到消毒防病的目的。
蚕发育太快,为了让蚕稀密适当,食桑充足,每天都在扩坐,从几笸发展到了上百笸,我们四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了,贺老师从其他生产队给调了几个同学来。魏哥说我们比较熟悉蚕房的操作,就让新来的同学去采叶。到了四龄蚕的时候蚕座增加到了二百多笸。这个时候的每天要除一次沙,隔天用漂白粉防殭粉撒在蚕体及蚕座上进行消毒。魏哥说,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弄不好就是前功尽弃,去年就有一个生产队都喂到快五龄了还出了问题,全死了颗粒无收啊!这几天魏哥整天盯在蚕房,一天三顿吃饭都是嫂子送来,晚上也不回家睡觉,困极了就在蚕房外的木板上躺一会儿,一听我们几个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赶紧起来看看。看他红红的双眼我们几个都非常心痛。为了让蚕鲜桑饱食不挨饿,魏哥把采桑的任务交给了生产队的几个社员,我们就在蚕房忙碌。蚕房一片沙沙声好像在下大雨,撒上桑叶不一会就吃光。魏哥说,这个时候不计顿数,吃光就给上。弄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喂根本没有一点空闲,也是几夜没睡觉,不过我们年轻力壮没觉得多累。到了五龄蚕发展到了三四百笸。进入五龄没两天我们发觉蚕食欲减退,食桑量少了,蚕发育也好像迟缓了。渐渐蚕笸里出现了一些头胸透明,身体发软昂头不食桑叶的蚕。
魏哥兴奋地叫我们到生产队的晒谷埸去,搬来用谷草扎的蚕簇,又搬来一些晒垫。我们把晒垫铺在蚕房的地下,蚕簇放在里面。然后魏哥把我们集中到蚕笸前他指着一头蚕说:“这头蚕胸部透明发黄,头胸部昂起左右摆动,嘴里有丝这是熟蚕,上簇正当时。你们马上捡到簇上去。你们看这一头蚕,也是头胸透明,但是不如刚才的那只亮,嘴里也没有吐丝,这种蚕没熟,如果上簇,它会在簇上爬,迟迟不结茧,还在上面拉屎拉尿污染茧子影响质量。”说完这些话魏哥又在蚕笸上找来找去,我们也没闲着,学魏哥的样子在蚕笸里面寻找熟蚕。
“你们几个都过来。”听着魏哥在叫,我们几个赶紧跑到他身边,只见魏哥指着一头蚕说;“你们说一说这头蚕有什么不同?”我一看忙说:“这头蚕体形好像变短了些,身体也变得不那么饱满了。”朱元航也说:“比起熟来蚕身体更透明,更黄。”魏哥大声说:“大家记着这头蚕叫“过熟蚕”,它结的茧子要簿些,这种茧多了要影响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所以大家动作要搞得快点,让熟蚕及时上簇,杜绝过熟蚕,办得到吗?”我们几个齐声回答:“没问题。”
这下我们可忙惨了,两天两夜没离开过蚕房,连吃饭也是送到蚕房吃。我们不但要忙着捉熟蚕上簇,还要给青蚕喂桑叶,等到大批蚕都熟的时候,我们用手捉、捡根本搞不过来,魏哥叫我们把蚕簇直接放在蚕笸上等蚕自动爬,上去得差不多了再轻轻地抬到晒垫上。男生们则用梯子把蚕簇一根根吊在房梁上垂下来。魏哥这个总指挥就更忙了。一会儿叫我们不要放得太密。一会儿又叫我们小心轻放,“不要弄伤蚕体,累了那么几十天,眼看着要收成了不要前功尽弃啊!”我们在魏哥的指挥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地干得挺有劲。
蚕儿终于全部上簇了。一只只蚕宝宝在忙碌地工作,有的翘着头左顾右盼还在找合适的位子,有的已经把自己网在里面正在忙着织茧,有的已织好厚厚的茧我们看不见在里面忙碌的蚕儿。满屋子的蚕簇是我们辛勤劳动一个多月的成果
离蚕茧成熟采摘还有6-7天。我们的養蚕实习终于告了一个段落,贺老师把我们集中起来一边进行工作总结,一边到桑园学习管理桑树。我们对桑树修去过密细枝、 横生枝、下垂枝、病枝。对桑园的杂草、枯枝败叶集中烧毁。还给桑树施了农家肥。
全部集中起来后,我们就不在社员家搭伙吃饭了,我们自己开伙,本来我们大家都倾向于推选陈桂芳去煮饭,因为她比较会煮,但是甘仁杰跳出来非要煮饭不可。他标榜自己多么会煮,并保证能煮好,没办法大家只好让他试试。
谁知他第一顿饭就出了问题。由于是第一顿饭,没有协调好蔬菜供给问题,我们没菜吃,魏哥他们生产队给我们送来几斤豌豆应急。甘仁杰只好给大家做“激豌豆”。本来做这菜也无可厚非。谁知大家发现这菜是半生不熟的,根本没法吃,只有一样菜还是没煮熟的,我们的这餐饭吃得难受极了。同学们真想揍甘仁杰一顿。
大家都在生气,只有杜维辉不生气,还文皱皱地说:“我到点少许”边说边端起菜盆倒了一点汤在饭碗里面,然后用筷子搅搅美美地吃了起来。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好几个人都在取笑那个“少许”。他的这个“少许”成了我们蚕桑班的经典。杜维辉家住邛崃县城南门外卧龙公社,个子矮小瘦弱,说话不慌不忙 ,做事慢悠悠一副老到成熟的样子,大家给他取了一个绰号:“维辉老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蚕的过程很细,看了,我都会养了。

发表于 2018-7-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生于蚕桑之乡,上个世纪,家人都养过蚕。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却没有真正把“蚁蚕”养成“蚕茧”,再把“蚕茧”变成“蚕蛹”,再变成“蚕蛾”,只有家人忙不过来时,偶尔帮一下忙。读了楼主细致的描述,我收获很多。过去,这些养蚕知识我经常听到,就是没有亲自实践过,也是一种遗憾吧。感谢楼主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8-7-8 21:18
我生于蚕桑之乡,上个世纪,家人都养过蚕。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却没有真正把“蚁蚕”养成“蚕茧”,再把“蚕 ...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我本来还怕大家嫌弃我写的东西啰嗦,不爱看。看到你的回复我放心了,还是有人喜欢啊!

发表于 2018-7-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楼主的文章很真实,让现在的人很好地了解过去,很好地了解过去知识分子深入农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情况,从而让大家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真善美的作品永远熠熠生辉。个人观点,不喜勿纳。


发表于 2018-7-9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故事 好!

发表于 2018-7-9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鼓励!

发表于 2018-7-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墨_缘 发表于 2018-7-9 05:44
古代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墨缘老师,他真的叫如假包换的姓古名代美,乃是我在水口中学读高中时的同学。说起来近在咫尺,可至学校一别三十多年未得再叙,深以为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