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52|评论: 6

[风土人情] 最“燃”航天人——走进西昌发射场燃料加注团队 中国军视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燃”航天人——走进西昌发射场燃料加注团队
中国军视网

在西昌市以北60公里的大凉山沟里,林海青葱,碧水清澜,两座巍巍塔架极为惹眼,这里是目前国内发射次数最多的西昌发射场。从3号塔架下行一百米,两面长满狗尾巴草的小路沿坡而上,一行质朴的标语让人为之一震:“豁出命去保成功”!很难想象,眼前幽静的二层小楼里住着的就是发射场里的“最燃”航天人,他们穿行在最危机重重的白昼与黑夜里,为上百枚火箭注血液、插翅膀,他们就是火箭燃料加注分队。
  淬火成钢,越危险越要有真功夫
  邹波是液氢分队操作手,他始终记得自己参加第一发任务时的场景。邹波的师傅指着眼前两辆液氢槽车对他说:“这家伙就像两颗‘氢弹’,要是一炸整个发射场都没了。”液氢的沸点为-252.78℃,极易燃易爆,邹波听得心惊胆战。可师傅又接着说:“干加注就是这样,越是危险就越要有真功夫。

437578354249756182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功夫都是苦练来的,硬功夫都是苦磨来的,队里谁都不例外。练习拆装管路时,邹波一天要拧上百个螺栓,一双手上,里面是水泡背面是血痕。看图纸学原理,看了一遍又一遍,施金虎还是不放心,半夜爬起来默画加注流程图。指挥员谢威刚来时一头扎进了图书室,系统教材随身带,白天工号学,夜里宿舍学,细细密密300多页的笔记至今还被新同志拿来传看。而为了能够在浓烟中处理常规燃料泄露后的险情,绝大多数常规加注岗位操作手都要练习蒙眼摸阀门的本领,常常磕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不透气的防护服里浸满了汗水……
36343691635396632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记者为他们主动吃苦加压的精神感到佩服时,他们或摆摆手,或腼腆一笑。谢威解释道:“这些都不算什么,再平常不过了,谁都是这么过来的。”
  精心精细,保成功就要下细功夫
  加注队里,谁都知道邵泽军的书柜里藏着上百万字的“武功秘籍”。那是15年来写下的三十多本双想本、四十多本设备档案,上面细细密密地记录了关于每一天工作的回想和次日工作的预想。细到一颗螺栓怎么拧,一个口令怎么喊,一段管路怎么连都有详尽记录。邵泽军坦言,与燃料打交道,不管成功加注了多少发,每一发都要“提着心”、“吊着胆”,干工作更要精中求精、细中更细。

86164397950288353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甲是常规氧化剂加控台岗位操作手,测试中他要密切关注上百个回讯灯、四五十个压力值以及流量、电流等信号的变化。信号都是实时变化的,为了练就同时观测如此多信号的“火眼金睛”,王甲常常连着几个小时盯着屏幕记,睡前还要反复在脑子里放电影。某次任务刚开始加注,王甲就皱着眉毛死盯着显示屏一角上豌豆大小的两个数值。二级储箱的压力值一直在小幅上升,储罐内的压力值却在下降。这个不起眼的变化立马引起了王甲的警觉,他迅速上报排故,发现原来是加注活门没有打开。王甲的徒弟康新国说,他最佩服的就是师傅身上那股子严谨细心劲儿。
10428719825777272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规燃烧剂操作手史军龙还对记者讲道,有时候“土办法”是最可靠的办法,每次管路气体置换时,为了保证不漏一滴液,他们每个螺栓每个接头处都要用涂肥皂水看有没有起泡,闻一遍看有没有异味。熟练的老操作手眼睛鼻子耳朵都是宝,工作中不仅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一眼就要看出状态正不正常,鼻子一闻就知道哪里会泄露,耳朵一听气流声就知道有没有问题。
  英雄胆色,精神本色代代好传扬
  氧氮指挥员朱孔飞有句经典名言:“危险的地方我先上,豁出命去也要保成功”。这句话不知不觉竟成了这个英雄的团队代代人信奉的箴言。
  加注队最不缺的就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汇”。前有“澳星”保卫战,年仅20岁的陈复忠义无反顾冲进滚滚剧毒浓烟,奋战10小时成功泄回燃料;有“活烈士”谢兆胜不顾己身安慰,深入偏二甲肼储罐救队友,中毒昏迷七天七夜;现有“燃烧炉大抢险”,燃烧炉大火,炉内温度上千摄氏度,张煌丰来不及穿防护服就冲进玻璃炸裂的现场处理险情……

861727330826962276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功绩。加注队没有孬种也没有南郭先生,本事精神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邵泽军的徒弟王泽宝对记者激动地讲道。加注队最注重传承,每年新人到了后,老师傅们都要组织新同志到工号进行实地见学,一颗螺栓、一根管子,到一个传感器、一块仪表地仔细讲解,集体精心编写教案,为全连官兵上课,从原理到操作一一讲透,确保队里每一个人都能练就扎实的本领。
57581549973768288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及带徒弟,邵泽军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言传身教,既要教他们技能本事,还要教他们立身处世。这样一个团队中,他们虽在年龄上有着父子辈差距,却有着师徒关系和兄弟般的情谊。2018年7月10日凌晨,又一枚火箭从西昌发射场腾空而起,这是他们加注的第118枚火箭。就像新人李天君说的一样,这个集体能发发保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团结到底,奉献到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