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通胀”,哪些考生易取胜
新高考时代,高考分数逐渐走高,高分人数增多,原因分为多方面:首先就高考难度而言,总体呈降低趋势,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从高中课本中删除;其次,高考的权重在高考中比重降低,由原来的一考定终生到现在更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了基本的学科知识要掌握外,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变得尤为重要,6类考生在未来更容易得高分,供参考!
思维活跃的考生更有前途
解读:
能够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进行融通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是最有前途的。
支招:
今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高考,搞好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今后参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广泛阅读的考生成绩更好
解读:
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只熟悉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支招:
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考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更吃香
解读:
每个方面都包含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今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支招:
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考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
亲近传统文化的考生更受欢迎
解读:
高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有较大变化,北京卷更加具有“京味”特色,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支招:
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考生可以在课余学习书法、国画、京剧等课程培育审美情趣。
善于传递正能量的考生更受青睐
解读:
近年来高考各科试题都加入了“德”的元素,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体现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高尚品质的片段等,既旗帜鲜明,又与“智育”的考查相得益彰。
支招:
老师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更有优势
解读:
开放性试题将是未来高考的一大特色。在这种考查中,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强的考生更有优势。
支招:
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传统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既会加重学生负担,又于提高能力无益,所以必须摒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