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682|评论: 34

[交流共享] 省川 青衣旦 马镝卢《探冷宫》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0-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0-2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180817202218.jpg
IMG_20170704_171453_鍓湰.jpg
IMG_20170704_171453_鍓湰.jpg

发表于 2018-10-2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唱得好,赞!此段唱腔,显示了传统二簧【阴调】婉转、柔情、悲伤的特色。这比某剧“改腔阴调”好听。还是老祖宗的传统川剧胡琴声腔好,久唱不衰,流行了三百多年了,至今无人改动得了。传统川剧万岁! 传统川剧声腔音乐,是音乐天堂中的璀璨的明星,永不殒落。凡是胡乱改动传统川剧声腔音乐者 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有大名鼎鼎的音乐教授、红得发紫的自以为了不起的川剧演员、自恃其才的川剧音乐人……)。视频质量高,赞!
  


发表于 2018-10-2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1941mk58hqrhk84wkqkl.gif
113744vf7disp07p6g3z3u.gif

发表于 2018-10-21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0-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8-10-20 19:29
唱得好,赞!此段唱腔,显示了传统二簧【阴调】婉转、柔情、悲伤的特色。这比某剧“改腔阴调”好听。还是老 ...




      何老先生说得对!还是传统阴调好听。小馬这戏唱做俱佳,赞!

发表于 2018-10-2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老师的赞同!

发表于 2018-10-2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唱得好。赞!

发表于 2018-10-2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080338g5a5ac5j74yaazkg.jpg

发表于 2018-10-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8-10-20 19:29
唱得好,赞!此段唱腔,显示了传统二簧【阴调】婉转、柔情、悲伤的特色。这比某剧“改腔阴调”好听。还是老 ...

      先生高论,渔樵赞同!

发表于 2018-10-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渔樵网友友的称赞和支持!
发表于 2018-10-2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00图片鼓掌好99.gif

发表于 2018-10-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8-10-20 19:29
唱得好,赞!此段唱腔,显示了传统二簧【阴调】婉转、柔情、悲伤的特色。这比某剧“改腔阴调”好听。还是老 ...

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应该改了,不然怎么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没的年经的观众来接受何来传承,没人授受即使传承下来了又有何意义,有些人认为还是传统的好,那是站在你们已经进入暮年的老年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为你们已经只能接受传统的那种唱腔或唱法了。要想传统戏剧真正能传承下去,不是自己闭门造车,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首先是要活下来,活都活不下来。那种对传统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发表于 2018-10-28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whatlike 发表于 2018-10-27 21:23
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应该改了,不然怎么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没的年经的观众来接受何来传承, ...

看川剧 的人大多数是中老年,青少年基本上不喜欢川剧,,不是因为川剧 没有艺术魅 力,音乐不好听,而是青少年对川剧 的接触太少,不认识川剧 ,与川剧 没有建立起感情,也就没有兴趣。因此青少年不喜欢川剧 ,,不是川剧 的音乐不好。不能把青少年不看川剧 归咎于川剧 的音乐不适应青少年。如果说川剧 的音乐不好,,为什么川剧 流行了三四百年,其中经历了好多代青少年,现在的老年人也是从青少年看川剧 听川剧 过来的。川剧 能适应那时青少年的我们,为什么不适应现在的青少年?近几十年来,为了让青少年走进剧场看戏,编了不少新川剧 ,唱腔近乎流行音 乐。请问:青少年主动买票进剧场看新编川剧 的人有多少?这些适应青少年的新编川剧 ,为什么不周周演给青少年看?好些新编川 剧,一年半载难得演一回,还有的好几年都有没有演了。还不如传统川剧 ,火把剧团天天演出。传统川剧 才是火把剧团生存的依赖。可以作一个比较,现在传统川剧 养活了多少人,新编 川剧  养活了多少人。如果火把剧团不演传统川剧 ,天天演新编川剧 ,恐怕,演不了几天火把剧团就得歇业另找活路。新编川剧的唱腔比不上传统川剧的唱腔好听。我认为还是传统川剧 剧好看,好听。

发表于 2018-10-2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whatlike 发表于 2018-10-27 21:23
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应该改了,不然怎么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没的年经的观众来接受何来传承, ...

本人回复了你,怎么不见你的回复?改革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川剧得到提升,更上一个台阶,是改好,而不是改坏,是提高而不是下降改得越好,看的人就越多,不必担心传统川剧 没人看。也不必担心演员没饭吃。如果改得不好,质量下降 失去了传统川剧的特色,唱腔没有川剧味道,或者变质变馊,那就没有人看了。纵观现有的新编川剧 ,在场面上搭了花架子,,什么写实佈景,,电子屏佈景。传统川剧 是虚拟写意场面,不需要这些花架子,同样演出好效果。在声腔上,新编川剧 无一能超越传统声腔。看戏曲主要就是听他的声腔,欣赏唱腔艺术。由于新编川剧的唱腔没有艺艺魅力,不吸引人,演不了多久,就没人看了。虽说新编川剧 的音乐适合青少年,但音乐没有艺术魅力,仍然吸引不住青少年。川剧的改革,不凭想当然,必须切实调查一下,究竟是不是川剧的音乐不适宜于青少年?或是别的原因?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9: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的点评很有力,有埋。感谢!
在此一并感谢楼上诸位师长点评,因事未能一一回复,致歉!

发表于 2018-10-30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whatlike 发表于 2018-10-27 21:23
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应该改了,不然怎么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没的年经的观众来接受何来传承, ...

本人回复了你担心的“传统川剧不改革就传承不下去,没有传承,演员就没法生活下去”的问题,为什么直至今天你都不回复?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你说传统川剧不改,演员就生活不下去,我说传统川剧 近期还不能改,如果改了火把剧团就没有节目演了,演员的生活就成了问题。 虽然有新编川剧 演,因为新编川剧 唱腔没有川剧味道,不好听又不好看,没得人来看。没得票房收入,演员不能喝西北风生活。新编川剧 演出成本高,单是舞台设置,档片佈景,电子屏幕,就得花上百多万或几百万。火把剧团 有这么多的本钱吗?乐队还要添置西洋乐器,顾请演奏员,这笔费用也不是小数目。票房收入少,演出成本高,谁愿意干这亏本的演出?因此传统川剧 现在还不能改动,成渝两地的所有的火把剧团演职员,要靠他吃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着手改革传统川剧 经过三十八年了,结果如何?新编的川剧不少,国家投入的资金上亿,但没有一个新编戏,超越 传统川剧 。而且越改越不行,有个新编川剧 连川剧唱腔的味道都改没了,硬要称为“川剧”。是本人坚持斗争,为他正了剧名。对传统川剧是改革 ,而不是革除。改革传川剧的目的,是使传统川剧 升级,再上一个台阶,越改越好看,越改越好听。而不是使传统川剧 降低质量,变质变味。甚至变姓。

发表于 2018-10-31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18-10-3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whatlike 发表于 2018-10-27 21:23
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应该改了,不然怎么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没的年经的观众来接受何来传承, ...

whatlike网友今天还未见你的回复。我们讨论讨论有关传统川剧的改革有什么不好?传统川剧的改革是否非要改变他的传统声腔的特色不可?像《江姐》一剧那样重新对高腔谱写新曲,使他成为青少年喜欢的的流行音乐?《江姐》一剧的唱腔改成流行音乐后,有多少青少年主动掏钱踊跃买卖票看戏?这么好的红色革命教育意义大的唱腔又为青少年所能接受的改革创新川剧 ,为什么不在成都多演几十场(演一百场都不为多),让成都的青少年受到来自重庆的红色革命教育。为什么只演两场就匆离去?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8-10-28 22:19
本人回复了你,怎么不见你的回复?改革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川剧得到提升,更上一个台阶,是改好,而不是 ...

         顶上去!
     何老师维护川剧传统声腔音乐艺术,有理有据,娓娓道来,有力回击了哪些对川剧声腔,胡编乱改,整得四不象,观众听来,歌不象歌剧,满台轰轰嗡嗡,嘣嘣空孔,恨不得把所有“王牌”西洋乐器都抬上台,以显洋气!要不然后台数十人齐声邦歌腔,压没了主角唱段。观众听不清唱什么,根本沾不上“字正腔圆”的边、这样改,有何意义?有何效果。七十年代重庆沙梅,费了很大力,却改得不了了之。
      青年观众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历次运动,十年动乱,川剧被当成“反动的封资修”批判,砍剧团,演员断代,观众断代。改革开放才逐渐百废待兴。青少年接触川戏机会少,青少年观众少,当下,在提倡川戏进校园,不久将来也可能会改观。。好在川剧被列入“非遗”保护名目,既然“保护”,当然要先把老祖先留下的优秀声腔艺术全盘传承好、继承好再说。不可能闭着眼晴吼改革!而或说某人有改得好的,弄一个大家看看!
111450oseide5hddodskpk.gif                                            144411obhezhfvbdkvhdxm.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