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68|评论: 1

“说说当年的农忙假”一原载《西南作家》2018年第4期 作者:王勤

[复制链接]

   说说当年的“农忙假”
                                          文/王勤

    “天边游子归来急,坝上又闻稻谷香。”
这是我九十年代写的两句诗。
    如今的人们可以安心地在外工作,或打工或做生意而不用担心农活,不用担心老父老母起早贪黑地出早工打夜工,不用担心妻子喂猪喂鸡地忙来忙去。农村早已今非夕比了,土地承包的承包,流转的流转,从家家种田转为农庄式集中耕种,农民不种地还拿补贴,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事。
    走进村子,早已听不到农忙前整理农具的声音,也嗅不到深夜才升起的炊烟味,“农忙”二字与农民渐行渐远,农忙的场景也就成了美好的回忆——火辣辣的太阳,满坝的打谷机和拌桶,还有晚上田野里焚烧秸杆的篝火星罗棋布,那弥漫了整个坝子的青烟飘进村子绕着竹林钻进肺腑,嗅着秸杆熟悉的香味,感觉这才像农村,这才是农忙,既温馨又踏实,心里自然的就宁静起来。
    几乎所有人最美好的回忆都是少年时光,我也一样,如今五十出头了,还时不时地想起小时候学校放农忙假,不管大春(水稻)小春(小麦、油莱),从绿油油到金灿灿,从农具闲置到叮当有声,都能让农人心跳加速。每到夏收秋收的时候,学校就会放农忙假,“农忙假”,顾名思义,就是放假回家帮助收割和栽种。
    说起放“农忙假”,不得不多说两句,现在的年青人不相信那时的艰苦,根本不屑一顾或当成玄幻小说,认为在讲传奇故事。以前都笑话城里人把麦苗当韭菜,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可如今的娃娃们就算生在农村也不认识庄稼,先是读书,后是到城里上班,没几个下过地的,更不要说种庄稼了,当然,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需他们下田耕种。

    夏收季节在芒种前后,既要收小麦油菜又要插秧苗,“芒种”的“芒”字指有“芒”(小刺)的农作物,如小麦有麦芒,谷子有谷芒。农民将其引伸为“忙”,因为既要收又要种,所以很忙。又因这时是五月,太阳火辣辣的,称为“红五月”,八十年代前有个响亮的口号叫“大战红五月”,那时的地方官员也要卷起裤脚深入到田间地头。
    我所在的小学校放农忙假之前两三天,都会事先安排全校学生去支农,与学校周边的生产队联系好,或割麦子或扯油菜。
    割麦子的班级,便每人带一把镰刀去学校,上一节自习课,田里的露水就开了,同学们就在老师带领下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发,排着队走在乡间小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是路上必唱的歌,有时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每个人的心中都很快乐,没想过苦不苦累不累,总之,好玩极了,比上课安逸。
    来到田间,大伙在田埂上摆下一字长蛇阵,只等老师一声哨响便争先恐后地弯腰开干。都是农村孩子,虽说年龄还小,但干起活来全是内行。生产队派专人烧开水,一把老鹰茶,两铁桶开水,每个桶外都吊着个盅盅,盅盅上肯定有红字,不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或“农业学大寨”等。小朋友们还真行,只听唰唰声嘻笑声不绝于耳。老师也拿镰刀在田里督战,一会儿表扬这个割得快,一会儿表扬那个干得好,号召大家向某某同学学习,当然也忘不了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别割到自己或同学了。有先割完的就站到老师面前去喊加油,给大家鼓劲,当然这也有邀功讨赏之嫌。有关系好的同学则会互相帮助,先割完就去帮割得慢的。
    小麦油菜还没收完,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泡田栽秧了。在生产队,农忙时会使牛耕田的人由一个组长统一指挥,田泡满水后,便挨个的扛着枷单犁头下田了,沟边树阴下往往有几捆干谷草,那是给牛准备的草料,牛比人辛苦,拉一会犁就要让它休息一下,喘喘气嚼嚼草,以利再战。除了耕牛下田,当然还有铁牛,最有名的是“东方红”拖拉机,五十马力,“突突突”一阵黑烟,拖拉机就在水田里转着圈地打田,比水牛快多了。但也有不如水牛的时候,轮胎在水田里容易打滑,就算是铁磙子也有陷下去的时候。车子一陷住了,往往要十来个劳力围着它转,我们这些小朋友一看有好玩的,老远的就跑去看热闹,这时是插不上手的,大人们一个劲地喊“娃娃儿些走开!”,娃娃儿些当然不会走开,就在旁边看,有时也帮着往轮胎下垫砖头稻草等,司机一轰油门,十多人有用手推的,有用木棒撬的,发一声喊,拖拉机就突突突地开走了。也有老半天爬不起来的时候,只有等明天让在另一个村打田的拖拉机过来拉一把。
    拖拉机坏在田里也是常有的事,开拖拉机的师傅基本上都不会修理,但公社又没有专门的修车人员,师机们不懂也要自己修,修几个小时是常事,有时不得不停在田里等县里的修车师傅下来。每到这个时候,就是小朋友们说风凉话的时候,“是不是没有杀大鸡公啊?”当然,这些话也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那时能进“社办”开拖拉机的人都是有关系的,很牛,哪个生产队不杀鸡买烧酒还真请不到。
    水田平整好就该插秧了,小朋友们是不能与大人(全劳力)一样干活的,生产队会派二三个孩子王带队,一个生产队也有二三十个娃娃出工,同样是大人出工就出工,大人收工就收工,大人是全劳力,每天挣十分工(相当于现在的积分),小朋友就每天三分工(约值二毛钱多点)。那时的人是集体干活,见工不见活,磨洋工的人多,农忙往往要一个多月才能忙完,我们这些小学生也能为家里挣几十分工,心里也是非常自豪的,挣工分了,劳动光荣嘛。

    到了秋收时节,大人们总是天麻麻亮就去割谷子,我们这些小娃娃也不敢贪睡,天一亮就赶快起床,弟兄姐妹早有分工,大的淘米洗菜,生火煮饭,中的去割一背篼猪草,小的就起来帮大的在灶脚烧火。
    我不大也不小,刚好在中间,割猪草就成我的事了,此时节田埂上的草发得正旺,但割草的人太多,草还没长到一寸长就被割得精光,而早晨的田野最多墨蚊了,比小米还小,它就满脸地咬,满脑壳地钻进头发咬人,此时的手在田埂上割草,满手满指甲都是泥和草,但墨蚊子咬得又痒又痛,叫你心里发慌,于是就用手去抓,一边割草一边抓脸抓头,等到背篼满时早已成了大花脸,顺手就用秧田里的水把脸抹几下,用袖子一揩,背起草就回家了。
    约摸九点钟,大人们就回来吃早饭了,吃早饭的时间很短,速度也快,听见生产队长哨声一响,扔下碗筷就走。若是大人回家时饭还没煮好,挨几句批评是常事,有的小朋友还会因此吃一顿“笋子炒肉”(挨打),大人出工迟到不仅没面子,关键还要被扣工分。
    大人一出工,小朋友们就提着竹篼或背背篼一起上坝捡谷子去了。
    捡谷子,就是在大人们打谷子时去捡那些掉在地上的零星谷穗,然后交到生产队,按斤两评公分,谁也不敢拿回家,否则就是偷盗行为,要挨批斗。小伙伴们往往三五成群,从这个田捡到另一个田,叽叽喳喳的讲着打仗的电影故事,此时的青蛙早已长大了,半青半黄的,有人将其逮回家炒着吃。
    在捡谷子时,大人们也经常作弊,若你是他平时喜欢的小孩,或两家关系密切,他总会在你到他跟前时,故意弄掉一小把谷穗,你便迅速地伸手一敛,故作镇定地退到一边割下谷穗,捡得多公分就评得多,家里收入也就多,还要在中队会上得表扬,回学校也有小红花或习子本圆珠笔一类的奖励。晚上回家自然会告诉家长今天谁谁谁又照顾我了,故意让我捡了一大把等等,家长也会如法炮制地照顾对方的孩子,投桃报李,虽说不甚光明,却也别有一番情义。
    捡谷子最好玩的就是逮油蚱蜢,还有鬼头子、扦担鬼、油蜉子,切刀片等,这些都属于蝗虫一类,以谷类的浆和植物的嫩叶为食。
    稻子一排排地被割倒,它们就不停地往后退往后飞,既惊慌失措又不会飞太远,一步一步地跳,一尺两尺地飞,总在距割谷子的人一二米之遥飞来跳去,大人们虽在割谷子,也经不住油蚱蜢的挑逗,一伸手就抓住一个逃得慢的,串在稗子茎上用嘴含着,冷不丁哪一只油蚱蜢跑得太慢,又被抓住串在一起。
    特别是在一个田的谷子要割完时,很多蝗虫都被逼到了田边上,而此时的孩子们也一字地排在田埂上等它们自投罗网,鬼头子是没人抓的,都说是鬼变的,油蜉子也没人抓,因它太小了,估计是没长大的油蚱蜢,扦担鬼要少一些,也抓,但抓它不是为了吃,是因为好玩。扦担鬼之所以叫扦担鬼,是因为它身子细长细长的如扦担,而且头部如虾头,就更显得细长。抓住扦担鬼时,就逮住它两只长长的后腿,口中念念有词:“扦担鬼会舂米,扦担鬼会舂米。”那扦担鬼还真听话,就一个劲地打恭作揖,还真象在舂米一样。
    油蚱蜢才是大家的最爱,它比鬼头子扦担鬼都大,体形相当完美,像织布机上的梭子,更像古时女人头上的碧玉簪,而且比较肥美,是上好的下酒菜。油蚱蜢被逼到田边后,小朋友们也不客气,伸手就逮,一个个被串在稗子茎上,一根茎可串二十来个。此时就看得出哪个小朋友逮得最多了,心里都暗暗较劲,都想比别人逮得多。
    收工回家,逮得少的就在灶下挟些刚烧过的草木灰煨上,几分钟就煨好了,用筷子将其挟出来,吹吹灰,一口干掉,香!
    近十几年,因为农药,已很少有油蚱蜢了,一些餐厅偶尔会有,基本上是山里人工养殖的,一般老百姓还不敢点这道菜,贵!
    油蚱蜢要在锅里炕的才最香,若是逮了二三十个,大人也会奖励几滴清油把它们丢在锅里炕。为什么是“炕”而不是“炸”?因为那时清油少,七八口人的家庭一年才几斤菜籽油,锅里倒一小瓶盖那么点油,将油蚱蜢掐掉翅膀,倒锅里翻炒几下,让其浑身上下都沾上油,所以说是炕而不是炸,沾点油气将其炕熟炕脆罢了。
    用小火炕上几分钟就可以了,火候不能太嫩,否则吃起来不够香,而且有些腻;也不能炕得太干,否则又无肉味,要刚好,脆而不枯,无焦味,有肉质又无腻口的感觉,脆生生香喷喷的,就筷子头那么大一点,一口一个太过浪费,舍不得吃就分成两口三口的,这样越吃越香,边吃边想着明天争取逮一大碗。
    大人高兴了也会倒上二两糖泡酒(榨过糖的甘蔗废楂发酵后烤的酒),咬一口油蚱蜢喝一口酒,边吃边问:“今天捡了好多斤谷子?”
    听大人喝酒吱吱地响,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大人能分享自已的胜利果实,这是莫大的奖赏了,也是农忙中最惬意的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2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熟悉的生活场景,现在很难体会到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