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地契是啥样,你见过吗?几年前老家拆房时,拆到一只祖传古色木盒。里面装有十余张清代及民国时期田地契。年岁最久的一张是光绪三年十二月的地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据说,这些地契是几年前家里拆房子,曾先生的父亲在房梁上发现一个盒子,后来就放在衣柜里,一直没有打开过。直到去年,我回家翻出来看,里面的纸大多数都被腐蚀了。
这些地契、房契是曾先生曾祖父留下的。曾先生也根据地契的内容了解到以前的一些历史背景,比如建国初期的通货膨胀,杀一头猪要交万元税。这些契约上主要写明了立契原因、交易土地、方位和价格等内容,落款有买卖双方签名,以及“族证人”“中证人”、“在场人”的签名,有的地契还明确交易的方式、双方的责任,并强调了买卖自由,双方不得反悔等条款。
因年代不同,地契纸张大小和格式不一,内容多样,主要涉及田地、山塘买卖,有的还盖有官府印章。
曾经有人出1万多块钱购买这些地契,曾先生拒绝了。这种地契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