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08|评论: 4

[原创] 什么,施工方自己举报自己偷工减料?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网友 2022年优秀网友 2024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6-2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新京报报道,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施工方负责人刘飞云,在网络自曝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针对刘飞云反映问题,青岛地铁今日(6月27日)回应称目前,青岛地铁集团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媒体报道涉及的问题展开全面调查。

    据刘飞云介绍,该标段总承包方为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方通过青岛永利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顺源达劳务有限公司等层层分包,最终由他所在的青岛远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实际施工。

    然而,工程开始后顺源达公司就曾因拖欠远望公司工人工资和垫付的设备材料费发生纠纷,后来双方于6月16日签订协议,所欠资金由顺源达公司一次支付给远望公司,双方劳动合同自动解除。此外,协议还约定,远望公司“保证不上访、不投诉,不举报工程质量和违法分包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不提出诉讼仲裁。”

    可是,谁能想到,所欠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后来在支付双方搭线的“中间人”酬劳时,又出现了分歧。刘飞云觉得被坑,又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中有质量问题,一旦有事故发生最后需自己担责,于是决定举报自己。他称曾向青岛地铁公司和反映此事,但至今无人联系他。于是就在网络举报自己。

    奇哉,怪哉,槐树上长了个蒜苔。举报的事见得多了,可都是举报别人,谁见过自己举报自己?目前,虽然现在都是刘飞云的一面之词,有一点却是无疑的,那就是但凡一个人到了要举报自己的地步,十有八九是迫不得已了。

    调查刚刚开始,虽然还没有结论,但不代表公众没有疑问。比如,这个工程为何经过那么多的层层转包?“中间人”是个什么东东?这中间到底也没有猫腻?前几天,导演陈熙在网上爆料称,河北省某地斥资4000万元拍摄水幕电影,经层层转包,转到他的老板时已是135万元了。结果,作为执行导演的他10万元项目款也被拖欠4.5万元。这层层转包的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有,为什么双方因为欠薪发生争议时,在所签的协议里竟有“保证不上访、不投诉,不举报工程质量和违法分包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不提出诉讼仲裁。”的条款?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是不是可以证明有人心里有鬼,刘飞云的网络举报并非毫无缘由?

    虽然工程是经过层层转包才到了刘飞云手里,但毕竟青岛地铁公司才是工程真正的业主和建设单位。我不明白,当施工方向业主、建设单位举报自己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工程质量有问题时,作为业主的青岛地铁公司为何居然像没事人一样毫无反应,仿佛这工程是别人的。直到逼得举报者不得不在网络发帖,自己举报自己这才开始调查?

    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谁会出此下策,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举报自己?虽然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到底有无质量问题,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可是,即使工程真有质量问题,也不该是施工方自己举报自己才发现啊。如果我们的工程都靠这样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这还了得?

    地铁工程不是儿戏,那可牵扯到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谢天谢地,青岛地铁工程中的质量问题终于引起了青岛地铁集团的注意和重视,但这毕竟太戏剧化了吧?毕竟,依靠施工方自己举报自己发现工程质量上的问题,我估计比中福彩中心的彩票还要难一万倍!

    虽然青岛地铁集团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始调查,可我并不只担心工程质量真有问题;虽然大家都为刘飞云自己举报自己叫好,但我却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但愿这是一个千载一逢的例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6-29 18:36
很多时候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皇帝的新装,这种戏码天天在上演。

Screenshot_20190629_134056.jpg
手机网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6-29 20:51
情况非常复杂呀。
Screenshot_20190629_205030.jpg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7-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待结果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7-2 06:57
层层转包一步步削弱着工程的安全系数,自曝或被曝只是时间问题。

一项工程从发包到施工,走得太远了。每一个环节都会沾沾手、揩揩油,钱抽走了,责任架空了,而走到施工的终端,恐怕只剩下偷工减料了。即便勉强完成工程,也意味着未来无休止的返修,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安全事故。

类似公共工程被层层转包的新闻最近并非只此一件。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看似规范的招投标仍然未能阻止违法转包,而负责监督的监理一方则常常缺位。

中标的大企业、有门路的中间人、赚差价的中间商、实地干活的施工方……似乎围绕着公共工程的各方,都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行规,“见者有份,互不揭发”。但青岛地铁暴露的问题清楚地表明,无论是基于逻辑、基于现实还是基于人性,这样的“食物链”都是不可持续的。

打破这种利益链条,不能被动等待内部人揭发;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不能以“停职”为句点,要以制度的严密和法律的刚性去克服人性的贪婪。
对于这样的问题,都选择视而不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